《癌症攻防策略》—自我发现癌症之大肠癌
(2008-12-21 21:58:30)
标签:
健康 |
分类: 癌症攻防策略 |
(一)危险因素
1、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饮食:大肠癌高发的美国人饮食中脂肪含量占总热量的41.8%,且以饱和脂肪酸为主,而大肠癌低发的日本人,其饮食中脂肪占总热量的12.2%,且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瑞典的一项研究发现,在膳食中注意摄入大量的食物纤维,有利于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2、饮酒:美国的研究发现,啤酒的消耗量与大肠癌的发病存在明显的关联,啤酒月消耗量超过15升的人患直肠癌的危险性显著增加,他们认为啤酒中某些成分促进大肠癌的形成。
3、煎炸食品:我国学者发现,每周食用3次以上油炸食品的人发生大肠癌的危险性比每周食用油炸食品不足一次的人高两倍以上。
4、高盐及腌制饮食:每周食用腌制食品3次以上者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性是不足一次者的2.2倍。
5、职业:大肠癌在石棉绝缘材料生产工人中常见,此外,金属工业、棉纱或纺织工业及皮革制造业中,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亦比较高。
6、遗传:据估计,约有20%以上的大肠癌与遗传有关,80-100%的遗传性家族性息肉病的患者在50岁以后可能发展为恶性肿瘤。
7、相关疾病:患广泛溃疡性结肠炎超过10年者发生大肠癌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高数倍;胆囊切除术后可以增加结肠癌的危险性;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大肠癌的发病率增高。
8、肥胖:肥胖可增加结肠癌的发病危险。
(二)大肠癌的征兆
1、大便习惯及性状的改变:初期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每天3-5次不等,大便稀且出现脓血或粘液;如肿瘤导致肠管狭窄,可出现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直肠癌患者可出现肛门坠痛、里急后重、大便变细、便意不尽等症状。
2、便血:为大肠癌常见的症状,约有半数以上的病人以便血为首发的症状,血色常呈暗褐或果酱色,癌肿距肛门较近或大量出血时呈鲜红色或便时滴血。
3、腹痛及肠梗阻:腹痛往往是大肠癌的早期症状之一,常为持续性隐痛、胀痛或腹部不适,一般来说,沿结肠部位或下腹部的疼痛,如果局限于一个部位,均应引起重视;另外,有的病人出现剧烈的腹痛,伴有恶心呕吐、大便不通等症状,X线腹部平片发现肠梗阻。
总之,40岁以上出现上述症状,且有大肠癌家族史、慢性大肠疾病史的人应及时与医师取得联系,以便及早发现、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