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钦定日下旧闻》记载:“圣恩禅寺在昌平的崔村。明正统四年建寺碑,翰林院编修刘升撰,中书舍人赵昂书,景泰三年立石。
刘升圣恩寺碑略,圣恩禅寺在昌平崔村北宝峰下,其地四山环寺,东至大独山,南至南阿坡,西至钓鱼坡,北至将军陀。长陵神宫监太监郁林年九十有四卒,监丞阮包等以其遗钱管建经始于正统三年十月,明年十一落成。”
又据《光绪顺天府志》记载:“圣恩禅寺在崔村,明正统三年建,四年落成,赐额圣恩禅寺,翰林院编修刘升撰碑记。其地四山环寺,东至大独山,南至南阿坡,西至钓鱼坡,北至将军陀。龙象庄严,钟呗清朗,一邑中胜概也。”

两条记载首先确立了“圣恩禅寺”为何时所建。明朝正统三年为1438年。正统年的皇帝为朱祁镇。这座庙总共工期为十三个月,按当时的施工能量,其规模不算很大。香堂七、八十岁的老人见过“圣恩禅寺”,大概是一座山门,一个大肚弥勒佛殿和一座大殿。其实老百姓看到的这座寺庙已不是明正统三年的旧庙,而是清朝时重新恢复的。因为老百姓听说过它被一把大火毁弃。而从下面将要找到的其它史实上可以证实。



记载中提到的“宝峰下”提到的“大独山”“南阿坡”“钓鱼坡”“将军陀”。香堂的老人们可以一一告诉这些山现在的名称和方位。(见香堂族游景点传说部分)特别是“宝峰山”就是现在香堂人都知道的在“西宝山”。“南阿坡”就是现在百姓称为“臭牛坡”的地方。
2002年10月20日,举行了“圣恩禅寺”的奠基仪式。这一天来了很多佛教界人士,也有许多居士,来自五台山的92岁高龄的仁祥大师参加了奠基仪式。复建的“圣恩禅寺”占地面积大约为2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0000平方米。
其中主要建筑项目包括:大雄宝殿、天王殿、东配殿、西配殿;西侧为鼓楼,东侧为钟楼;最前面有山门。在大雄宝殿的后面还将建一个观音殿和一个藏经阁。在寺庙的东侧还将建有一片居士林。在放生池的山上边还有一座放生台等配套设施。



复建的“圣恩禅寺”,其建筑风格以明代、清代的建筑形式为基础;建筑物的做法结合南方派的精巧建筑加之北方的雄浑而建成的。主殿基本是北方风格,艺术长廊选择南方的小巧别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