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尽人间深浅色 坡翁偏爱海棠红

高中时读课本上的《念奴娇
除世人耳熟能详的“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外,苏东坡另有一首海棠诗,题目出奇地长,叫《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诗文较长,兹录如下:江城地瘴蕃草木,唯有名花苦幽独。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恶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 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 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 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 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倚门看修竹。 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 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 寸根千里不易致,衔子飞来定鸿鹄。 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 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
诗的前半部分,先是把这棵海棠大大地赞赏了一番,然后忽发感慨。苏东坡祖籍眉山,西府海棠一直是西蜀名花,在贬谪地黄州见到海棠,苏轼自然感到如见故人般的亲切。荒僻的地方竟见天姿国色,作者感叹这海棠花也和自己一样天涯流落。这哪是写花儿,分明是在感叹自己的遭遇啊。
对于这株海棠,苏轼在诗文中不止一次地提到,在《记游定惠院》一文中,作者说:“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五醉其下,足见坡翁对海棠的喜爱。
苏东坡不仅写海棠,还种海棠。北宋熙宁、元丰年间,苏东坡应同科进士邀请,去宜兴游历,当地邵氏士人仰慕东坡才学,从其游学,并与之结为好友。邵氏新宅建成,苏东坡亲笔书写“天远堂”牌匾相送,后又把从西蜀带来的海棠栽植在天远堂。南宋金兵南下,天远堂被毁,西府海棠幸存。上世纪五十年代,海棠主干被台风摧毁,后又重生枝叶,依旧开花。八十年代在邵氏后人的奔走呼吁下,政府拨款重修海棠园,近千年的古树返老还童,重放异彩。
随着城建步伐的加快,青州城区西府海棠渐多,公园、绿地、居民小区时见此花,现时一片繁茂,如粉如霞,蔚为壮观。前几天去一个僻静的小公园,有枫有竹,有池有榭,柳丝低垂,花木扶疏,其中就有西府海棠,花朵初开,明艳照人。旁边数株含苞待放,花梗较长,疑为垂丝海棠,时过一周,料已盛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