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闫村的古街和古树

标签:
育儿 |
井塘是明清古村,跟它比邻而居的几个村子,张家峪,闫家峪,年代应该都相差不多,建筑风格也完全一致,只是没保存的这么完好而已。从宜居角度看,南闫更不输于井塘,山谷深处,三面环山,山岭高处多果树,低处多梯田,更有山坡上一处称为龙泉的泉眼,大旱不至干涸,大涝不至为灾,实在是风水宝地。
南闫尚存石板路两段,古槐两棵,这都是村庄历史的实证。
这几个村子离城区很近,但感觉上比较偏僻,因为路实在不好走。以前进南闫村,一般走张家峪,要翻越两道山岭,坡多,弯急,路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南闫村被树为植树造林的典型,各地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据说为行车方便,才修建了这条不宽的土路,此前的行路难更可见一斑。
南闫这条通道的存在由来已久,青州民间有衡王女儿下嫁井塘村民的传说,在等级森严的明代竟然有这种事儿,实在有点匪夷所思;据说为了方便女儿回娘家,王府还派人修了一条自南门到井塘的石板路,年代久远岁月变迁,这路早已踪迹难寻。在张家峪和南闫两村之间,一个僻静山谷的坡上,倒是有一段石板路,这种青石铺就的小道,在古代就算大路了,两村之间的便道,想必不会有人费事费力铺成如此高规格的路,我怀疑它就是传说中古道仅存的一段。这条路穿村过巷,张家峪和闫家峪村中的主街,说不定也是这条大道的一部分,且这两村之中,现在都能能找到相同规格的石板古街。
西南山区的古老村落多有老槐树,井塘村现存两棵,一九八六年春天我和同学去玲珑山,去的时候走过了头,从郭沟山迂回到玲珑山,回来的时候走近路,路过井塘,我依稀记得在一个村庄下坡处有一棵大槐树,现在回忆一下,应该是垭口处水窖的位置,但那地方现在没有体量巨大的槐树了,倒是有一个叫“古槐酒家”的乡村饭店。西南山区把国槐叫做“笨槐”或者“家槐”,所谓家槐就是栽在房前屋后的。槐树的适应性很强,但在村庄之外很少见,我能记得的,临朐石门坊和青州雀山白云洞各有一棵,都是在野外山里,但都在寺庙道观旁。村里的槐树,一般都在街道两旁,在乡民的眼力,槐树老了能成精,即使枯朽也没人敢动它。
南闫的这两棵古槐,一棵在街边,一棵已被圈到人家的院子里,这两棵树所在的街巷应是古村的主街。张家峪的那棵古槐,也在石板大街旁,我感觉栽了古槐的这两条主街是相连的,它就是传说中南门和井塘之间的石板路。
南闫村石板路旁另有一棵杨树,能长到这么粗的也很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