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府贡院

前几日去街上看灯,到东门大街中段,看到路边老二中院门开着,院子里去年立了一座雕塑,原先大门不开,只能能隔着栅栏看看,现在终于可以近前拍照了。
雕塑反应的是古时学子赶考的场面,士子骑驴匆匆而行,后面跟着挑担的仆从。几米外的大门口两边新立了旗杆,大旗上写的是“钦命山东督学部院”,大门上方匾额题的是“青州府贡院”,大门四开,看来是放开游览。入内,正面有孔子塑像,东西厢房都是展厅,门开着,静悄悄没一个人,心中记挂着古街,匆匆看过两个展厅后离开。
今日又去阜财门,大街上人山人海,想拍张照片都难,心想古城影展应该不那么热闹吧,进去看看又是人满为患,去昭德街吧,那边离古城较远,果然清净地很。
今天下午又想起青州府贡院,它所在之地略微偏僻,应该不会那么拥挤,去细细看看展品也不错。府贡院游人不少,多数匆匆拍照留影走过,但人数之多超出想象。
青州作为海岱重镇,自古是人文昌盛之地。青州府贡院明代时先为山东布政使司衙署,迁历城后渐渐驰废,后辟为云门书院,为学子读书治学之地;直到清雍正四年,云门书院成为专门的“学使按临之所,遂专考院之名”,此后该处便一直是青州府考取秀才的贡院,俗称考院。清末时期,青州府辖十余县,除现今青州市区,尚有现今潍坊大部,淄博和临沂各一部,每到考试时节,四方学子齐聚青州,手提书篮进入考场,每人一间,通宵达旦考试。贡院外搭起长篷,为考生提供后勤服务。清朝末年学制改革,大办新式学堂,原青州、莱州、登州、武定四府的师范组成省立第四师范,校址就在府贡院旧址。解放后此地先后为工农俗称学校、青州二中,现今为云门双语学校所在地。
青州历史上人文兴盛,人才辈出。据统计,山东青州府范围历代科考共考中进士800人,状元11人。其中,原益都县考中进士184人、状元6人,居原青州府属各县之首。
青州府贡院昭示着古青州厚重的文化积淀,展厅内既有对科举制度的介绍,又有跟科举考试相关的大量实物资料,可谓内容丰富琳琅满目。可多数游人热衷于拍照留念,跟孔子像合影,倒也无伤大雅,可爬到雕塑的驴背上去就有辱斯文了,见什么都敢骑上去照相,实在是旅游的一大恶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