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云寺(下)

(2014-11-10 20:17:04)
标签:

旅游

我们不是专程拜佛的,因此重点在两座别院,穿过灵泉精舍内一座刻有佛字的影壁,进入寺庙之后,石崖和禅寺之间有窄窄的通道,状如胡同,在此仰望石崖,不高却有万仞之势,崖上古柏蟠曲,枫叶微黄,石崖之上装饰的几座石鹰不知何意。

拐一个弯进一座禅院,正房门前一块玲珑顽石,其上生有两棵小小的侧柏,一棵黄荆,一棵鼠李,不知从何处搬来。南墙之上有座月亮门,东有一丛苍翠的竹子,西院墙外则是森森古柏。

出月亮门即到西别院,这是一座建在高台之上的院落,视野开阔,远可观整个山谷,近可赏东园禅房。西别院有两大奇景,一个是青云十景中的“途井涵春”,另一景为两株古柏。院中的井被称为井中井,石台之上俯视井内,隐约可见井壁上有亮光,那是从院落高高的石墙下开挖进来的一个涵洞,寺院的僧人在院落内打水,高台之下的路人也可进涵洞取水,因此这口井被称为井中井。青云寺有三奇,一是洞中洞,洞中有洞,其实算不得奇,我们没去刻意寻找;再是庙中庙,佛殿内一座木制小庙套着另一尊佛,这也算不得太奇,奇的是井中井,上下两个层面的人都能取水,足见设计者之匠心独运。

青云寺的两株古柏,不知栽于何时,此树蓊郁葱茏,树冠状如华盖,据说树龄逾千年。

到井中井之高台之下,看路边的涵洞,发现此地水井真多,涵洞不远处一口井,井口已被铁篦子封盖,俯视井内有水;过钟鼓楼下小石桥,看一株砌在石墙里的古树,发现树下不远还有一口井,井中伸出白色塑料管直通院内,看来这口井水源更旺。青云寺所在的山谷底部有泉群,方寸之地,竟然有五口水井,这在缺水的淄川山区显得很是神奇。青云寺最初的名称是上泉庵,大概是现有泉水,而后才建寺的。

据网上资料说,青云寺是淄博市古树最集中的地方,现存明代所植古树一百余株,都是珍稀观赏树种,有流苏、槲、枫、楷、栾、构、柘、桧、楝、樗、黄栌、乌桕、毛梾、车凉木、胡枝子、臭梧桐、合欢等等,我们没有专业知识,也没时间去一一寻找辨析,只是见过的几棵五角枫,就足以让我们惊叹了。

在钟鼓楼边又见一种植物,此前在杨集山区和莱芜卧铺村见过,叶子有点像楸树,花白色,伞状聚生,球形果实包裹在紫红色的花萼内,成熟后红萼裂开,露出蓝紫色小果,先前见过的都是野生,花和果实都很有观赏价值。回来后看到照片,网上反复查找比对,终于知道了它的学名——海州常山,别名竟有十几个,臭梧桐就是其一。这种本地少见的植物既是优良的观花观果树种,又是一味中药,根、茎、叶、花入药,有祛风湿,清热利尿,止痛,平肝降压之效。

青云寺环境幽雅,历来为淄博文人汇聚之所,据说旧日举子多在此备考,屡试不中的蒲松龄便在其中,蒲松龄为青云寺留下文墨确凿无疑,除了与青云寺相关的两首诗,蒲松龄还为寺庙重修写过碑记,全文如下:

青云寺重修二殴记

   青云寺,淄之奥区也。萦青缭白,幽入仙源;天小云深,画成方幅。蜡屐芒*(外尸内左彳右乔)之侣,常携茶灶而来;担簦负笈之人,辄映毯车而去。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此之谓矣。数年来,祖师、天王两殿:椽割瓦缺,樵牧增悲;鼠窜狐栖,山光减色。丘子伯兴,孙子景贤,慨然倡善。且喜香花信士,共倾盆斗之诚;绵绣才人,不忘江山之助。遂使西林香谷,披妙鬓之风云;鸳瓦鱼鳞,睹琉璃之宫阙。金容满月,雅欲开颜;碧嶂流霞,居然展笑。非祇园之盛事、山灵之功臣与? 是不可以不记。

柳泉居士蒲松龄记

蟠岩居人邵之崧书

皇清康熙岁次辛巳孟夏吉旦立

蒲松龄生前发奋苦读,却籍籍无名,死后若干载名声如日中天,这块石碑已被博物馆收藏,我们能看到的是复制品。

 

青云寺(下)

青云寺(下)

青云寺(下)

青云寺(下)

青云寺(下)

青云寺(下)

青云寺(下)

青云寺(下)

青云寺(下)

青云寺(下)

青云寺(下)

青云寺(下)

青云寺(下)

青云寺(下)

青云寺(下)

青云寺(下)

青云寺(下)

青云寺(下)

青云寺(下)

青云寺(下)

青云寺(下)

青云寺(下)

青云寺(下)

青云寺(下)

青云寺(下)

青云寺(下)

青云寺(下)

青云寺(下)

青云寺(下)

青云寺(下)

青云寺(下)

青云寺(下)

青云寺(下)

青云寺(下)

青云寺(下)

青云寺(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李家疃(中)
后一篇:滴水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