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蒜峪

标签:
美食 |
石门景区青龙湾附近的村子多以峪命名,泽蒜峪是其中之一。
泽蒜是一种野生小蒜,多生于山坡、林地、荒沟中,初春萌生头发状小苗,多呈大片状分布。泽蒜峪周边应该多有生长,不过那是立村时候的事儿,后来人们开荒种田、养羊放牧,这种小蒜不见得还特别多。
泽蒜峪村头,水泥路面上晾晒着一大片鲜红的山楂片,旁边有古旧的两层石房,院里高大的核桃树上挂着新收的玉米,石头院墙上摆放着大大小小条编的篮子,又是一个古朴的小村。村头像是一个小作坊,路边摆着一些模具,这在其他小村很少见。
之所以来泽蒜峪,是想看看村中的领袖画像,在那个红色的年代,这种画像比比皆是,随着岁月更迭人事变迁,现在所能存留的已经不多,特别是这种画在墙上的。这个小村没看到新房,最新的恐怕也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的,正因为如此,岁月的印痕才能更好的保存下来。很顺利地找到了那幅画像,就在村子中心街的中段,旁边还立了两副健身器材,体育彩票捐建的健身设施到了每一个小山村,这是好事,老乡们每天都为吃饱忙碌,不见得有功夫去活动。
要说村子里最有特色的,是两处小院,一处很小的院落,四面都有房屋,门口两座房屋之间,只有半米左右的空隙,可这两处房角都不是直角,而是切掉一角成多边形,这样就大大拓宽了门口的空间,尽管如此,这个门口还是显得很狭窄,背着柴草肯定没法走进来。门框或窗框上钉着门牌,这个小院竟有三个门牌,想必是住了三户人家,大家共用一个小院,能共用院落,可能是亲兄弟分家成了三户。把墙角切掉一角的做法,在石门山区的街巷中常能见到,但两边房角都切掉,算是一种巧思了。另一处院落,窗外砸进铁橛,上面架石板,更显示了主人拓展空间的心思,更绝的是石板上用砖头围一圈,填土,种上了韭菜,一个空中的菜园,高高的临街悬着,主人在家里,推开窗户收割韭菜,这是多么有诗意的生活。
村中游走,发现某废弃的院落有一棵偃卧的古树,形体倒不是特别大,从树干的空洞和苍劲的枝干看,年岁应该不止几百年,看不出这是一棵什么树,问旁边院落里的老大娘,口音的问题听不太清楚,大娘说的应是“油梗”,也就是流苏,树形这么优美的古树,真如放大了的盆景,这可真是一个宝贝了,流苏花开时节,该有清郁的香气。老大娘院落里摆了一堆南瓜,旁边还有地瓜、玉米,像这种小山村,一般只有留守的老人常驻。他们有的看惯了外来的游走着,听到狗叫,波澜不惊地伸头看看,然后继续他们活计;也有的热情地为你解说,或者邀到家中喝水,对于这小善良老迈的人,我一般不想去打搅,更不敢深入交流,他们的境遇使他们有倾诉的欲望,而我,怕触到自己内心最柔软的部分,那会,疼。
村子有一个大大的水窖,旁边有一个水龙头,拧了一下,出水。还有一座小小的关帝庙,红色年代也没毁掉,万幸。村里的班子原来在一个破旧的屋子里,屋子没有院落,门前只有一条狭窄的胡同,现在村委搬家了,门口的牌子却没摘掉,党支部、村委会、民兵连、团支部等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