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长城 风门道关

标签:
文化旅游 |
长城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现在看到的长城遗迹多为明长城,比明长城早的是秦长城,比秦长城更早的是齐长城。据说,秦始皇东巡,在海边看到绵延的齐长城,才萌生了筑长城以抵御匈奴的想法。
对以战车为主要作战工具的春秋时代,城墙无疑是相当有效的抵御方式,筑城而守的方法,一直延续到冷兵器时代结束。如果齐长城是最早的长城,这种启迪性的做法,应该在战争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齐长城主线西起长清,东到大海,绵延千里,多数已塌毁,保存较完整的一段在莱芜境内。风门道关是齐长城上一处重要的关隘。从龙堂去逯家岭,正好经过风门道关。
以前多次在图片上看到风门道关,现在我们终于身临其境。昔日的关隘早已荡然无存,垭口处立着一块碑,写的是:齐长城遗址风门道关。
古关位于周边最低的垭口处,南北都有很陡的山头,山上应该有残留的石墙。隘口东边是一个缓坡,长满低矮的野草,应该是菅草,却比平日见到的要红很多。这面坡上曾经发生过火灾,有些小柏树被烧死,留下黢黑的枯干。
向南坡瞭望,有逶迤的石墙,上坡去看,起初的一段塌毁严重,越往上越完整,石墙由稍规则的石块砌成,没有任何粘和剂。
昔日的刀光剑影金戈铁马早已远去,只留下满耳的风声。
这地方,当地百姓叫黑风口,不知是不是巧合,我们去的时候,冷风呼啸,令人齿颤,仿佛一下子到了冬天。
这一列山脊是古代齐国和鲁国的分界,时至今日仍作为地理上的行政分界线,山脊以西属莱芜市莱城区茶业口镇,以东属淄博市博山区石门乡,现在叫博山区经济开发区。
龙堂到风门道关的路应该才硬化了不久,老版本的卫星图上看不到这条路,看了几个骑行的帖子,得知风门道关附近都已硬化才敢驶入。实际上,这条路已存在了几千年,不然长城上也会留下这个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