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反沟—苏峪寺穿越

(2012-11-11 19:23:03)
标签:

杂谈

立冬了,一场冬雨带来了降温。周日早晨,天晴,风大,不宜出行。上午八点多,电脑故障频频,最终不能启动,如何打发一日无聊时光?走!找出背包,带点水,上街买两个面饼,去南环路等车。至于地点,早想好了,如遇胡林谷班车,去侯家古道,如有杨集上庄方向的班车,则去反沟。

反沟是王坟庙子交界处深山峡谷里的一个小村落,峡谷开口应该在黄巢关和东张村之间,反沟名字的由来,据说源于黄巢起义军在此扯旗造反。以前数次经过黄巢关,探头观察多次,终于发现谷底树林中有一条能行机动三轮的小路,猜想那应该是去反沟的路。

反沟这个村太偏僻了,直至现在,我还没听谁谈起过这个小村子,之所以知道它,说来好笑,还是源于网络。在某外地论坛上看过一篇帖子,言及青州的反沟,在谷歌地图上细细篦过,果然发现这个小村。

几次三番想去反沟探探,总也不凑巧,沟口就有公路,却不通班车。现牛角岭修路,去往杨集上庄方向的客车都绕行平安岭,这下有机会了。司机听说我去黄巢关,立刻坚决表示不敢拉,去上庄的客车走平安岭属借道,王坟境内的乘客一个不能上下,我只好在东张村头下车,沿公路往回走,一边走一边观察左侧哪有通往峡谷的入口。

在地图上,去反沟的路 很明显,但事实完全不是这样,那条路在杨树林里,稍不留神就会错过,我到路口的时候,正有一辆农用三轮突突地开上来。过河,才看清公路下好几个大棚,有养鸡养鸭的,也有花卉盆景的,棚边有小房子,主人早把这里当成家了。头顶的杨树很高大,在公路上是看不到这些养殖棚的。很想找个人问问,反沟是不是就在这条狭窄的山沟里,可四下不见人,只有几只狗见人走进了狂吠。再走进步,忽然觉得不必问路了,我看见了峡谷口的电线杆,顺着电线杆走,里边一定有村子。

路很窄,昨夜刚下过雨,泥泞不堪。如果不是事先得知,谁能想到这样的峡谷深处会有村落呢。在这样峡谷里生活,安静倒是安静了,可生活实在太不方便了,谷口那些搞养殖的,说不定多是峡谷深处村里的人。

山谷很窄,谷底相对平缓,路边不时有梯田,长着青青的麦苗。峡谷两边是平缓的山岗,山岗顶部是苍黑的柏树林,应该是上个世纪造林运动的产物。

户外人多喜欢钻山沟,去废弃的村落,很多驴友搞不明白,为什么前人在这么偏僻的地方建村?太平盛世出生的人,很难理解理解兵荒马乱年月的恓惶,得这个地方躲起来,才能避免被抓夫、被抢粮、被派捐,越远越好,越偏僻越好。

随着山路转一个弯,远远地看见寒林里的瓦檐,反沟到了。

山坡上的村落,多数人家没有像样的院墙,村中房屋七零八落,有的已经坍塌,谁家还有人居住,看看挂在院中树上和屋檐下的玉米就知道了。两只狗跑出来吠叫着,憨态可掬的小巴狗,见人走进一边叫一边往后躲,却始终没看见主人出来。

路边一户人家大门四开,门楼顶上躲着金黄的玉米,看样子还有人居住,在大门口看看,一位老大娘在晌午的阳光里做针线活,向她求证一下下一步的路线,可能她耳背,指了指屋子里,屋里有位老大爷在切菜,他们已经准备午饭了。我原以为,反沟应该有羊肠小道通最近的苏峪村,可大爷告诉我,根本无路,翻过东面的山梁,再向东走,就能看到苏峪村。

离开村子上路,让我略略不安的是今天的方向感出了点小小的问题,十一点左右,太阳似乎还挂在东边,这显然不对,不过,既然有太阳作参照,我会及时校正方向的。到了前面山顶上,居高临下,应该能发现村落,如果实在找不到,大不了沿着山脊走到来时的公路上去。

路尽了,穿过一小片槐树林,面前是长满灌木荒草的山坡。

最艰苦的爬升开始了,真的没有路,草很深,一步步走的艰难,坡度太陡,气喘。更可恶的是风,越往高处,风越大,爬坡的时候,所幸风是从背后吹来的。山顶风大的时候,几次想照相都站立不稳,不得你斜着身子扛着风,才不至于吹倒。

到山顶,对面是一条深深的山谷,谷底有麦田和果树,远处山坡上发亮的细条,应该是来时的公路,依次为参照,这条山谷的谷口应该是孙旺村。

按照老人的说法,到山顶,再往东走,能看见山下的村子。东边的山岭上有座塔状石屋,较矮,不利观察,改向北走,转过一个山头,能看见山洼深处蓝皮的临时板房,山谷里也有梯田,远处树木较密,虽没看见房子,但感觉应该有村落,更远的地方被山坡挡住了,看不见。

上山不容易,下山同样艰难。

下得山坡,正好有一道小小的石崖,背风,向阳,午餐。

沿着庄稼地之间的小道没走多远,路边赫然出现房屋,有村子了。记得以前来过苏峪村,周围的山比较平缓,似乎不是这样子的,莫非,错到了邹家岭子?

从村中树缝里看远处的山峦,山顶白色的建筑应该是几近坍塌的泰山行宫,那是黄巢洞的标志,这个村子正是苏峪村。

出村的路已经硬化,挺好走,路边很多花木盆景园。下一个村子叫苏峪寺,寺早已消失多年,连遗址也不一定有人记得了。

山沟里也有一条小小的河流,这就是所谓的苏峪水吧,《益都县图志》记载,苏峪水为石河之北源,眼下这条干涸的小河沟,怎能同河源联系起来呢。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反沟—苏峪寺穿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徒步劈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