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北坪

标签:
杂谈 |
旅游旺季,自然要避开人潮,去未曾开发的地方看野景。这次的目的地是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的北坪,北坪有两大看点,一是“一川碎石大如斗”的山沟,二是山顶的高峡平湖和水杉林。
沿青州东环南行,进临朐,过收费站右转,沿临朐新西环入S327省道,经沂源三岔乡过璞丘岭隧道,路边第一个村庄是店子,第二个村庄就是北坪山所在的吴家台。
穿村而过,上山,路边最多的是栗子树,已采摘过的树上仍留有遗漏的果实。山路转一个弯,眼前出现两个相连的水塘,路也渐渐下到沟底,看来我们没走错路,只是走的不是最短路径。水塘尽处即是河道,乱石遍布的河道不合适徒步,也未见踩踏痕迹。过河,爬上一个平缓的山岗探路,前面不远处走过两个挑着空桶的农人,他们去打水肯定要到沟底,这下有引路的了。
走三五十米,田间小路跟河道交叉了,一条机耕道垂直穿过河道,附近的沟底有清澈的水潭,这才是驴友们徒步穿越的起点,巨石上、河边草丛里随处可见踩踏痕迹。沟底巨石大者如房屋,小者如卧牛、如炕桌,砂质巨石被岁月和流水打磨的光滑圆润,巨石下是淙淙的水流,在这样的沟里穿越,实在是一种赏心悦事。
原以为,这次出行会遇到大队驴友,没想到沟里异常清净,只有我们五个人。一边走,一边拍照,一边议论电视里看到景区潮水般的人流,暗自庆幸我们选对了地方。每越过三五块巨石,眼前虽还是巨石却各有风格绝不单调,步移景异,引起我们一阵阵惊叹,惊叹之余又感叹,还好这地方养在深闺人未识,这山沟要是搬到青州,说不定早被人圈地收费了。
北坪是淄博驴友常光顾的地方,巨石上有红漆写的告示:驴友止步,违者重罚,这地方为什么不许驴友涉足呢?是乱石入太多担心驴友的人身安全,还是因护林防火不许外人擅入?不管,视而不见,没人阻止就继续走。沟越深,两侧山崖越高,景色也越美。隔不远就有或大或小的水潭,水清澈见底,水底竟然游动着小小的草虾。两侧的山崖挡住了太阳,沟内凉风习习,选一地小憩,洗手,吃东西,在光滑干净的巨石上休息,舒爽惬意。
继续走,前面巨石太大无法攀越,旁边草丛里有驴友踩出的小路,走小路比走巨石阵快多了,拔高二三十米,前面是小小的平台,一池碧水,崖壁上有瀑布飞泻直下,虽水量已小,却极有气势。一条白色塑料管自崖壁高处垂下,以前数次在网上看到此处瀑布的照片,还以为是驴友遗留的攀岩牵引绳。这么高这么陡峭的崖壁上放水管,不知是如何爬上去的。
水潭南侧是一条几近垂直的山沟,沿着山沟攀爬几十米,然后横切,来到瀑布上游,从这里看瀑布,不是如临深渊而是已临深渊,虽努力探头还看不真切。此处再沿驴道上行,要从一块倾斜的巨石上爬过,如遇雨雪天气,没有保护断不敢冒险。再上行不远又到一平台,从这里可以俯视瀑布,两道山崖间只有两三米宽的一道裂缝,水流泻下呈三叠之势。
从此处可以继续沿流水上溯,估计也能到山顶小水库,恐怕路极难走,草丛中有驴友作的红布条标记,再沿驴道直上,不多久达到山岭顶部,极目四望,远处群山逶迤,苍翠如黛,我们起步时的水塘也清晰可见。山顶是马尾松林,林中有小道,引领走上宽阔的大道,大道是盘山路,可以跑汽车。
透过路边的松树林,已经能看到沟底的水库,高处几丛黄栌已经发红。路上随处可见掉落的果实,独头栗子般模样,比栗子略小,黄褐色,我猜是橡子,后来问当地人,果然是,橡子是槲树的果实,一下子想起“槲叶落山径,枳花明驿墙”的古诗,原先模糊的意象一下子明晰起来。
在水库边南望,水面仿佛跟远处的山头齐平,湖光山色,互相辉映。路边翠竹夹道,引领我们来到水杉林,水杉高大挺直,枝叶遮天蔽日,虽已正午,林中却感阴翳。细想之下,今天一路走来,却几乎没有出汗,爽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