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末出行(一)直上青州最高峰

标签:
杂谈 |
春节已过,再有两天才立春,还算是冬末吧,。天晴,天气预报说,气温零下十一到零下二度,够冷。这样的天儿,去三县顶。
三县顶又名青崖顶,海拔九百五十四米,为青州第一高峰。
知道三县顶很久了,刚开始驴行时,靠班车,这儿离杨集太远,徒步根本跟不上班车。有一次经龙宫去峨庄,把淹子岭上的四县分界处当成了三县顶,跟真正的三县顶擦肩而过;第二次自峨庄山桥村沿小路上三县顶,已到山顶垭口,却把垭口北侧山峰误认为三县顶,寻三县界桩不得,无功而返。这次为三县顶为目标,料必不会错了。
这次自桃行村开始徒步,经小桃行村到三县顶,从山南侧下到垭口,经上龙宫村、下龙宫村到横栏结束徒步,预计用五个小时。
自桃行到小桃行已有水泥路,个别路段积雪未化。小桃行村在山谷里深处,村庄海拔七百米左右。
出村行百余米,沿山路向右侧山峰拔高,在我的记忆里,攀爬到山顶最高处,即为三县顶。
我以为三县顶附近应是不毛之地,没想到这座山岭一直到高处都有梯田,有几块还没有弃耕。梯田里有零星的杏树和桑树。
接近山顶时候无路,只有凄凄荒草,多亏是冬季,夏秋草木茂盛,通行应很困难。
草很高很密,阳光下枯黄一片,柔软的草穗儿迎风摇摆,这就是所谓的空中草原了。
登顶,却没有看到传说中的小庙,远望南边的山峰更高,松柏丛中隐隐露出小庙一角。
过山顶,向更高的山峰攀登。
山顶土层深厚,野草茂盛,草丛中能看到昔日地堰痕迹。
从山顶北侧登山,路上布满积雪,还好并不太滑,十几分钟的拔高,山顶到了。
山顶有原石砌的石塔一座,极小,内有神像。旁边有泰山奶奶庙,立有两块新刻的石碑,上面写满修庙捐款人姓名。
从碑文中知道,多年前乡民见有一老奶奶健壮异常,问其所居,老奶奶指此山,然后飘然消失,此后口口相传,善男信女一致认为此为泰山奶奶,自此顶礼膜拜,凡至诚求拜者,疑难杂症无不得脱。唐庄村有位村民晚年得子,二十岁时忽然癫狂,多方医治无效,后经人指点,于二零零三年八月十四许愿,次日来此求拜,回家后便见好转,之后连续两年来此朝拜,现已痊愈。数年来此神灵验如响,声播千里,乡人感其恩德,捐款修庙,使得“神有所居,人有所拜,心有所寄,情有所依”。
自山顶南侧下山,在三县界桩前留影,过松柏门,下山路已经整饬,此望对面黄崖顶,积雪皑皑,山路斗折蛇行。忽见山谷远处,一巨石突兀,仿佛天外飞来,于是前往一探。
下得山来,从槐树林中横切,过几块庄稼地,来到巨石跟前。此石高十米左右,三面壁立如斧削,石下有围墙,崖龛中堆放着凌乱的柴草,旁有颓圮的石屋。石顶有垒砌的石墙,遍寻四周不见路径,从东面踩石窝,拽灌木,勉强登顶。巨石顶部平坦,遍生灌木。自东到西,并没发现哪儿可以下到地面。忽见灌木丛中有一石缝,原来巨石看似一块, 中间却有缝隙,可容一人勉强通行,从石缝中穿过,沿着陡坡抓住灌木可平安到达地面。从地面看这道缝隙,角度关系并不透光,谁能想到灌木掩映的石缝竟如天门中开,可以由此登顶呢。
巨石周围都是庄稼地,只有南面不远处有断崖,石纹跟巨石相似,想必这块巨石跟南面山石是一个整体,或因地震等因素坍塌崩落,来到几十米开外。巨石中上部留一缝隙,人可上楼梯一般转到巨石顶部,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