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一叶可以知秋
一叶可以知秋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3,620
  • 关注人气:32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南京“大咖”缪炳文谢光锋聊实体书店转型“干法活法”

(2014-03-07 13:12:00)
标签:

商报

道理

途径

赢利模式

要么

分类: 与你分享书业文章
听南京“大咖”缪炳文谢光锋聊实体书店转型“干法活法”

听南京“大咖”缪炳文谢光锋聊实体书店转型“干法活法”

听南京“大咖”缪炳文谢光锋聊实体书店转型“干法活法”

     就在多家著名民营连锁书店相继关门的同时,南京大众书局扩张的步伐却仍在继续。

     继去年南京仙林片区大众书局东城汇店、大众书局南京新街口国药店开业后,今年3月15日,以旅行为主题的书餐厅——大众书局水游城店即将亮相。

     当一家家知名书店离我们远去的时候,不少人担心:难道实体书店真的会消亡?江苏大众书局图书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缪炳文用他的行动,给出了答案:NO!与大众书局一样有信心的,还有正在停业升级改造的新街口新华书店。

    “去年年底国家出台的资金扶持和免税政策,无疑为实体书店的生存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南京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营销业务部副主任谢光锋表示,“但大家清楚地看到,在阅读环境不尽理想的当下,免税并非书店的‘救命稻草’。在网络书店低价、新媒体抢占读者眼球、店铺租金及雇佣成本上涨等残酷的现实面前,实体书店‘要么转型,要么死掉’。”   

    国家的资金扶持和免税政策,并非实体书店的救命稻草。未来能活下来的,一定是那种“不是书店”的书店。

【经营思维 创新】

    “实体书店的发展,不可能仅仅靠政策,创新必不可少。”缪炳文开门见山,“而且,这个创新是一个很长很长的历程。”

     从业外走进业内,刚开始做书店时,缪炳文的思路就跟别人不一样。

     大众书局在全国率先提出“文化百货”的经营理念,成功创造了以图书经营为主体、多种业态组合发展的“第二代书城”经营模式。

     “做书店,就是做文化百货,用百货公司的经营思维,来经营书店。”缪炳文解释说。然而,这个模式很快被抄袭、被模仿。

    2011年起,在传统实体书店日益衰落之际,大众书局逆境变革,开拓实体书店长久生存之道,又提出以“读者空间,体验消费延伸发展”为核心思想的“第三代书店”经营理念。除了24小时通宵营业,书店里开出了咖啡吧、创意区,创办文化沙龙,聚集阅读人气。在书店之外,更是整合出版、超商书籍配送等多元业务模式,实现了图书文化业务的整体盈利。

【产品管理 减法】

    图书本身就有很多创新。在思路上,以前他们追求店面要大,1000平米以下的店基本上不开,而现在,一般六七百平米左右,控制在1000平方米以内,这样开店速度会更快一些。

    在产品定位上,走大众图书的精品化路线。虽然大多数家庭都能来消费,但必须走精品化路线。特别是在品种选择上,要把市场上“泡沫书”去掉。“以前也有选择,但相对是粗线条的。”缪炳文介绍,为了帮消费者选最好的书,他们每周有一次选书会,每个人进货的品种都有严格的限制,也跟踪各种资讯,基本上做到90%以上公认的好书不会漏。

    事实上,图书品种的减少,带来的是销量的增加。“上海一家店,原本9万多种书,缩减到一半,销量反而比原来多很多。”缪炳文举例说。

    谢光锋介绍,之前,新华书店也会经常推出一些主题活动,但往往因为场地限制,不够完美。而他们希望通过这次的自我改造提升,扩大文化零售场所的功能和规模,从而迎合新时代下的大众文化消费和需求特点,引领市民享受精神文化生活。

【产品管理 开放】

    大部分人做书店,有的是一种机缘,有的是玩小资,玩清新。但在缪炳文的理念中,做书店,就要当成一种事业,就要当作产业去做。

    “虽然做的是书店,但要借助书店的平台和资源,去延伸产业。”缪炳文说。因此,他将书店定位成一个产业,这个产业分成了多个板块。

    首先是书店。其次是文创板块,要推出具有鲜明前沿设计理念、制作工艺精良或具有南京元素的原创设计产品。“这是与书店互动的一个配套项目,也可以独立发展,既可以借助于书店渠道的优势,也可以离开书店。”缪炳文称。

    第三个板块是简餐。“未来的书店有两种,一种是书店里开餐饮,一种是餐饮店里开书店。”缪炳文介绍,2013年新开的几家店,都是餐饮和书店的结合,而且餐饮的面积一般不低于三分之一。“很多人把餐饮做成配套,相反,我认为绝对不是配套,而是书店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才能将其做成主营产业之一。

    第四个板块,即第三方支付,除易购卡之外,将推出利用科技手段,嫁接金融服务的系列产品。

    所以,在大众书局有一个理念,就是利用平台去延伸,去整合资源,寻求合作。

【营销升级 引导】

     3月6日,新街口新华书店将全面停业改造,工期计划4个月,预计7月初开业。

    “这次店面升级改造,更大的意义是营销升级。”谢光锋解释称,原先,他们并没有太多品牌策划的内涵,将来,将会形成有品牌、有序列、有期待的新营销发展思路,以达到为读者提供文化“闹钟”的效果。

    “让大家知道,在固定的时期,新华书店会有固定的活动内容,就算这次没有参加,下次也能赶上。”谢光锋举例说,他们将有目的的策划活动,而不是随意的,如夏季,举办旅游主题的活动,冬季,举办养生保健主题的活动,形式多样化,让大家有一种牵挂,使得大家有一个习惯。

     据介绍,改造后的新华书店1~6F楼层总面积将比原有经营面积增加30%,每一层都有一个主题以及休息区,如一层,除了主打社科、文学、热门书外,还将设文化长廊、博爱讲坛等;二层主打音像制品、电脑图书等,还会开设小型音乐厅,摆设钢琴,开展试听会等活动;三层主打经济、营销管理类图书等;四楼则主要分布儿童图书、用品等;五楼的厅堂则设计出了一艘帆船,船舱就是阅读区域;六楼则设计成了烹调美食书籍区域。

    “文化消费的诉求,在于整合资源,引导消费,培养消费习惯,这也许才是实体书店的出路。”谢光锋说。

【关于未来 玩体验】

    对于实体书店的未来,缪炳文和谢光锋均有足够的信心。

    从第一天做书店开始,缪炳文就对书店充满了信心,至今不变。“原因是,我不懂。”缪炳文开玩笑地说。

    十多年来,大众书局公司内部经过反复研讨,确定了公司的四条使命。其中,第一条就是创造书店的赢利模式。很多人说,做书店不赚钱。但缪炳文说,做书店,虽然赚不了很多钱,但他们一直还在赚钱,也赢利。而且,随着多个板块的变化,项目的创新,未来的赢利能力会越来越强。目前,他们分别在江苏、上海地区建有14家连锁书店。

     缪炳文表示,书店会继续开下去,今年预计开3个店,明年开四五家店。“利用这个时间,去整合各个板块的经营模式,让模式更完善。”

     “书店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大众的精神家园,文化需要书店进行传播。” 面对来自网上书店的挑战,谢光锋认为实体书店没有必要与其竞争。

     “网络销售的价格我们没有办法进行竞争,但实体书店的体验感也是网上书店没法提供的。就像90年代末出现了DVD和VCD,这一样给电影院带来了很大冲击,当时电影院也曾一片萧条,但是现在人们又重新走进电影院,为什么?电影院的体验感是无法被取代的。所以实体书店以后要想发展生存下去道理是一样的,就是要发展它的体验感,与网络书店错位竞争。”在谢光锋看来,相对于网络书店,实体书店存在的最大价值,就是实在的载体,能激发作为文化消费的窗口和途径。

    未来的书店,能活着的,一定是那种“不是书店”的书店,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店。

【免税政策 给信心】

根据国家财政部和税务总局2013年年底下发的《关于延续宣传文化增值税和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自2013年1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对书店免征图书批发、零售环节增值税。

    缪炳文对于这个“千呼万唤”的政策,也不是很意外,只是等得太久。缪炳文亲身感受着实体书店受阅读习惯和网络书店的冲击。他清楚地记得,2003年大众书局第一家门店开业的时候,网络书店的销售仅占整个市场的5%,而现在达35%至40%。

    在缪炳文看来,这项政策确实可以减轻书店运营的压力,每年可以免去营业额的13%左右。“以一年1亿元的销售收入计算,大概可以免去100万左右,但如果一家销售仅100万的门店,一年也就省一两万元。”缪炳文算了这笔账。

    但他认为,从长远来看,免税给了图书出版行业一个信心。“战胜困难,有时候往往靠的就是信心。”缪炳文说。

    “这个政策的信号,更多意义上是给实体书店的经营者信心。”谢光锋也赞同这种看法。事实上,早在2011年他们就开始谋划新街口新华书店全面改造的计划。而2013年年底,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出台的图书批发和零售环节免税政策,坚定了他们改造的决心,并付诸实施。

    “我们将把免税省下的资金,用于书店技术改造和门店升级改造,并在数字化和文化体验空间的营造上增加资金投入。”谢光锋介绍。

来源:江苏商报韶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