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方夜谭的《2012》世界末日传言
(2012-09-23 10:42:31)
标签:
北美宋体地球银河系中微子杂谈 |
分类: 与您分享让您回味 |
美国大片《2012》的逼真特效场景、似乎言之有理的“科学推论”和人类文明几乎完全灭绝的残酷结果,让不少普通观众看后有几分相信。随后有一些“预言家” 又借最近日本大地震火上加油。那么《2012》世界末日电影和传言,到底有几分真实性呢?
根据《2012》影片中的说法,世界末日的到来是由于2012年太阳进入异常活跃期,它发出的大量中微子让地球内部温度猛增,引起大陆板块的急剧移动和碰撞,并由此引起全球范围内的火山地震等超级地质灾害,并出现南北磁极互换,最终形成高达1500米的超级海啸横扫全球,摧毁了地球上绝大部分的生命。
但根据天文学家的分析预计,第24太阳活动活周期的峰年期和以前相比,并无大的异常。加上地球有两个保护层——大气层、磁层,这大大减轻了对地面公众生活的影响。所以说,所谓“2012年9月22日出现的太阳风暴可能酿成地球上前所未有的大灾难”是危言耸听,并无事实依据和科学依据。
“天体重叠现象导致地球末日”说
一些星象学家认为,2012年将可能会出现“天体重叠”。这种“天体重叠”现象每二万六千年出现一次。根据“天体重叠”的预言,太阳在天空中的线路将会穿过银河系的最中央。许多人担心这种天体错位将会让地球处于更为强大的未知宇宙力量的牵引之下,会加速地球的毁灭。要么可能是引起地球两极互换,要么是在银河系中心形成一个巨大的黑洞。
上述说法是对天文学的无知,是无稽之谈。
银河系极其浩瀚,直径高达10万光年(一光年相当于10万亿公里),这意味着从银河系的一端发短信到另一端,即使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传,也要10万年才能收到。太阳只是银河系2000亿颗恒星中一颗普通的恒星,它离银河系中心非常远,相距约3.3万光年,太阳在银河系里以每秒250千米的速度绕银心旋转,运行一圈約2.5亿年,它运行很有规律,不可能在天空中的线路穿过银河系的最中央,就如同地球绕太阳公转约46亿圈,它不会跑到太阳那里一样。
“南北磁极倒换导致地球末日”说
根据对历史上各地质时期岩石磁化方向的研究,科学家发现地球曾经多次发生磁极倒转现象。甚至自地图诞生这几百年时间里,南北磁极的位置都漂移了几百公里。但是,磁极倒转是一个持续多少万年的缓慢过程,它的变化速度之慢使人类根本感觉不到。而且,地球上几次大的生物大灭绝事件也和磁极倒转的时间并不重合,在人类几百万年的进化史中也多次遭遇过磁极倒转,但人类并未遭遇世界末日。
“尼比奴”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地球末日说
上世纪60年代的一部科幻作品中创造了一颗名为“尼比奴”的巨大小行星,并说远古的苏美人预言,它将在2012年12月撞击地球。实际上, 尼比鲁小行星纯属杜撰,根本没有事实依据。从1973年起,美国、澳大利亚、中国、俄罗斯的天文台早已先后投入搜寻地球的太空杀手任务,“太空杀手”,即指那些可飞到地球公转轨道附近的近地小行星和彗星。如果真有“尼比奴”这样一颗巨大小行星行星在2012年12月撞击地球,天文学家早就发现了。
小行星和彗星撞击地球的危险性确实存在,对于大小在140米到1公里那些可飞到地球公转轨道附近的近地小行星和彗星,估计平均5000年会有一颗这样重量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也就是在未来50年内撞击地球的概率是百分之一。它很可能产生星击海啸,其灾害远大于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由于世界的经济中心城市大多在沿海地区,因此有可能造成全球性的经济半瘫痪。
让我们回溯一下历史,曾在地球上生活了上亿年的恐龙家族,这些当年不可一世的陆上霸王,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和第三纪之间,却突然全部灭绝,消失了踪影。
是谁具有如此巨大的能量,能将遍布地球的庞大的恐龙家族一下子全都灭绝?
科学家在当时的古老地层中找到了证据。表明在6500万年前的某一天,一颗直径约10公里超重量级的小行星,在墨西哥湾一带与地球轰然相撞,其爆炸所释放的能量,至少相当于70万亿吨TNT炸药所产生的威力,这次大爆炸掀起上百米高的滔天海啸,同时将大量的尘埃抛向地球大气的平流层高空,高空漂浮的那层厚厚的细微尘埃,将阳光遮挡住。地球上长时间地“暗无天日”,使大地陷入了“星击之冬”,植物的光合作用被阻断,地球上的植物链被彻底瓦解,这不仅导致了恐龙大家族的彻底覆灭,也使得当时地球上约2/3的动植物物种随同恐龙一起灭绝。从此以后,白垩纪终结了,地球陆地上凡是一米以上的较大动物,都不见了踪影,留下的都是些身躯较小,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的动物。也就是在那时候,哺乳动物及后来的人类才有幸得到了进化的机会。
科学家将这次天体撞击地球的事件简称为“K-T事件”。这样大的撞击时间平均一亿年出现一次。
笔者从1987年开始从事小行星撞击地球的观测研究,现在各国的天文学家已总共发现几十万颗小行星,其中可能对地球构成一定威胁的有近千颗,它们已在有关天文学家的监测之中,危险主要还是尚未发现的近地小行星,公众十分关心现在有没有小行星撞击地球的预警机制,比如一旦发现了有威胁的小行星,后面应该怎么做?
现在各国的天文学家正努力在下一次星击海啸事件前,预测出与地球相撞的大中型小行星,一旦发现并证实,就可用火箭或飞船运载爆炸装置在小行星附近引爆,以改变其速度和方向,从而打胜这样一场地球的太空保卫战。
小行星撞击与大地震、严重气象灾害等相比,它是人类至今唯一可能预测并避免的重大自然灾害。
随着《2012》的热映,全球掀起一股关于地球末日的讨论热潮。当太阳从现在的稳定状态过渡到红巨星时,体积会剧烈膨胀,甚至将地球吞没,这才是地球真正意义上的末日,不过届时人类已有能力开拓新的星球家园。这一切还要再过五十亿年的时间。事实上,玛雅历法中的2012年只是一个纪年轮回的结束,而并非世界末日。
为了大大减少今后重大灾难的损失,不仅要做好应急的对策研究,更重要的是做好前瞻性的研究和决策。如果说,好的应急对策研究能减少二分之一的损失,那么,好的前瞻性的研究和决策将减少十分之九以上的损失。试想,若有一颗重量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全球性的经济半瘫痪,即使再好的应急,损失也十分大;若事前早发现,并将其改变轨道,避免撞击,那损失就小多了。
科学家认为,对灾难要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应建立在科学基础上,要防患于未然,但不必恐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