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分享《读书四境》

(2010-02-23 16:33:28)
标签:

读书人

读书四境

中国新闻出版报

奇书

尤袤

杂谈

分类: 与您分享让您回味

   今天读报,在读《中国新闻出版报》2月12日第四版的一篇文章《读书四境》的时候,发现这篇文章很耐读,写得很不错,所以就想到网上搜一下,收藏起来。谁料想,不搜则罢,一搜搜出了好几个版本,各有特色。《中国新闻出版报》的这篇只字不差的也有好几个作者署名,而且时间可以追溯到二、三年前,甚至有个梁姓作者把这篇文章发到http://www.cqvip.com/qk/91124X/199406/10732408.html成为专业文章。有好几个报社也曾经登载过署名都是李姓。所以对于《中国新闻出版报》的这篇,我也不知道究竟谁是李逵谁是李鬼了,不过总得感谢《中国新闻出版报》让我有幸读到这篇文章。下面就把这篇文章以及以《读书四境》命名的几篇文章拿给大家鉴赏。

 

第一篇:读书四境

 

兰州日报2008731

作者:李承志 

 

 

 

    读书是心灵的历程。书之不同,读书的意境便会不同。尽管读者的学识有高低,所读之书有雅俗,但读书的意境不外乎有四种———翻、读、吃、品。四境如山峰叠立,愈攀愈艰。一本书如历经翻、读、吃、品四境,便称得上稀世奇书;历经翻、读、吃三境,则可称世间佳书;历经翻、读二境,便为好书;一翻而足,则只能称之为纸书。奇书如仙宴之珍馐,须有幸得之,品之则飘然若仙,宠辱皆忘;佳书如盛宴之佳肴,吃之则香沁心脾,神清气爽;好书则如美味小吃,既可充饥又可解馋,令人流连忘返;而纸书如白开水,只能权充润喉之用,而于充饥无补。

    读书应选兴味和程度与己相近者来读,否则便会事倍功半。一书当前,先要观其形,察其色,遍览其页,以定其是否需深入研读,此为读书之翻境。翻可略识书之梗概,辨书之雅俗,定书之取舍。翻书的目的是为了寻觅好书,佳书,奇书,翻过之后,书便有两种殊遇,一是舍而弃之,一是捧而读之。翻是读、吃、品的端始,没有翻,读便无从谈起;只翻不读,犹如竹篮打水,终无所获;遇书便读,就会有失甄别,为书所乱。

    翻过之后便要读,读是对书的理解、认识,是读者与作者的心灵碰撞。读可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读书犹如探险,前面既有名山大川,也有深林幽谷,有时还会遇到不可逾越的鸿沟。读书应排除杂念,全心投入,任思绪在时空中遨游。读书之艰,难在于入,读之入境,在于忘我。读不同的书便会有不同的感受,有的书一览无余,有的书虽冥思苦想,却不得其解。

    对于前者便可告一段落,对于后者,则须反复琢磨,咀嚼,如蚂蚁啃骨头般将其一块块咬碎,这种咬文嚼字的读法便是吃书。吃也便成了读书的第三种意境。吃是对书的反复研习,吃书需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吃书既可使你人渐憔悴,衣带渐宽,又可使你顿开茅塞。吃书虽苦,但苦后有甜,故读书之乐多生于此。

    一般的书历经翻、读、吃三境便可了如指掌。对于那些既有言外之意,味外之旨的奇书,只翻、读、吃是不足以领会其神韵的,需跳出书外,以心品之。品就是读字间之字,思句外之意,它是读书的最高意境。品可观书全貌,扼书之神髓、辨书之品位。品书需有渊博的学识,敏锐的洞察,博大的胸怀。同一本书,读者不同,品出的滋味便会有异,即使是同一位读者,也会因品书时间不同,而味道迥异。

    读书之四境,如四季之景,各有不同。翻书在页,读书在句,吃书在字,品书在心。翻得趣、读得益、吃得味,品得神。

郑州日报http://press.idoican.com.cn/detail/articles/20080731292123/

皖江日报:http://epaper.xplus.com/papers/wjwb/20080814/n84.shtml

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21204专题采风Z《纸上风景》栏目 署名:晓言

 

 

第二篇:读书四境

/北极苍狼

  啥叫读书人?读多少书算读书人?这是不好回答的问题。不过,读书人却可以分成几种境界:

   一种是基本不读书,只是偶尔一下,无知无识,稍得即安,无甚追求,倒也很少招惹来太大的麻烦。吃穿住行,柴米油盐,还有男女间的那么点事儿,如此而已。知道得越少,就越不知道自己该知道什么。吃顿好饭,快乐;添件新衣,快乐;烙烙热炕头,快乐……即使有什么悲苦也很易被随手拣拾来的快乐替代。你会想到傻子,傻子拣你个烂苹果都快乐。你在那儿深沉地怜悯着他们他们瞅你笑笑给你一脸的灿烂。

  一种是读了一些书自己就给自己定位于读书人,自己就把自己从前一种人中距离出来。他们根据自己的生存需要选读着书,他们根据舆论的中心选读着书。他们可以津津乐道出许多名人的韵事。他们很热衷于纠正人们的各种偏差,而且根据确凿。铅字的东西,就像小时候的爸,挺权威的。铅字和铅字要是有了冲突,就看看谁的牌子亮。就像在单位,官职的大小决定着向谁微笑。这种人活得也挺快乐的。

  一种是确实读了很多很多的书,在某一领域或某些领域有比较精深的研究,著书立说。瞅世人离自己挺遥远。给你做报告可以,但却不肖于跟你争论。但却常常可怜自己孤独,慨叹高处不胜寒。

  最后一种,也是最高境界,即化境。一切都看开,宠辱皆忘,笑看风来雨去。不管你是什么人,他都会同样地对待你。你的逢迎你的礼赞,对于他来讲是一些无意义的字,全当做了你新陈代谢中总要排出的杂秽!有时候你还易把他的微笑和傻子的微笑等同,他会仍旧笑得开心,你知道他想啥?他在想:这个社会可总缺少不了你这样的人啊。

  在前三种中对对号吧,看看自己在哪一种境界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