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个好员工 7
(2008-08-19 15:30:05)
标签:
好员工敬业守纪律感恩团队悉力以赴忠诚不吝付出创新杂谈 |
分类: 我看书业 |
简单的公式
约翰·伍顿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篮球队主教练。他在篮球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绩,他不断地领导自己的团队走向卓越。他被誉为领导大师。他从教41年,获得10次全美大学生篮球联赛冠军,创造了包括7次蝉联冠军、88场比赛连胜、38场季后赛连胜、4个赛季所有比赛保持全胜的神奇纪录。
他把获得胜利、取得卓越成绩的原因归结为一个简单的公式:
成功=C+F+U(状态+技能+团结)
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成功团队的三个必要条件:为实现团队目标团队成员所必备的技能及相互间的恰当匹配;团队之间的认同和互动;团队成员的真诚合作。
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美国清一色的NBA顶尖水平的明星输给了阿根廷、立陶宛和波多黎哥,没有获得金牌,这让很多人纳闷。他们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一句话道出了奥秘:美国人派出的是优秀球员,其他国家选派的是优秀团队。
因此,要想做一个好员工就必须明白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有一个宽容待人、严于律己,愿意帮助他人的心态,协调好和同事以及整个团队的关系,发挥好自己的作用。事实证明,团结和谐的团队才是最有战斗力的团队。 具有团结协作精神,乐于助人、宽容待人的员工才是好员工。
第六、做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好员工
一流员工主动创新,二流员工被动创新,三流员工拒绝创新。主动创新的员工,就是跑得最快的员工,这样的员工会成为最有发展的员工。被动创新的员工,是在以平常速度跑步的员工,这样的员工难以赢得比赛,如果不努力,甚至有可能被淘汰出局。拒绝创新的员工,毫无疑问,是比赛的淘汰者,还极有可能连参赛资格都没有。
毫无疑问,我们应当争取当富有主动创新精神的好员工。大家知不知道蒙牛集团的创始人、掌门人牛根生。1983年,他只是伊利集团的一名十分普通的洗奶瓶工人。谁也想想不到,这位洗奶瓶的工人因为他具有非凡的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后来成了伊利集团的副总裁,再后来创办了连续三年增长速度排列中国第一的蒙牛集团。上世纪90年代中期,伊利推出了冰淇淋新品“苦咖啡”。正巧有位身份显赫的女士来参观。这位女士有糖尿病,按理说不能吃甜食,但尝了苦咖啡后,连声说好,又要了第二根。当时,牛根生正在内蒙古工学院学习计算机,问其周围的爱吃冰淇淋的女同学,竟然都不知道苦咖啡。把这样两件事联系在一起,牛根生坐不住了。按惯例冬季是冰淇淋销售的淡季。牛根生却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咱们要做一次冰淇淋的冬季营销,不能让连糖尿病人都忍不住要吃第二根的苦咖啡“藏在深闺人不知”。让人们在大冬天里吃雪糕,这是前人不敢想、不敢做的事情,是一次创新。当时的广告创意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小男孩手持“苦咖啡”,初咬一口,眉头紧锁——苦!越吃越香,露出灿烂的笑容——香!画外音:苦苦的追求,甜甜的享受。
一句广告语,赋予“苦咖啡”无限的联想,后来还成为公司的经营理念之一。
当时,牛根生采取了国内从未有过的传播策略,只要有广告时段,就加入了“苦咖啡”的广告,已达到无孔不入,无人不知的目的。这种高密度全覆盖广告法,赢得了立竿见影的传播效果。1996年12月,在试销的呼和浩特和包头两个市,满大街都是“苦咖啡”,淡季变成了旺季。紧接着“苦咖啡风暴”又跳出了区域市场,刮向了全国。苦咖啡的制作广告仅仅5000元,播出费花了200万元,最终赢得了3亿元的销售收入。
从一个洗奶瓶工人到公司的副总裁,这一经历是曲折的,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做到的,但是只要肯动脑筋,想着创新,想着走在最前面,那成功的机会就会是最大的,主动创新的员工创造性工作的员工,是企业的好员工,是一流的员工。
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也不难有这样的体会(1)同样是工作,同样是辛苦劳累,我们每个人所得到的回报却不尽相同,或者说是有大大的不同。
(2)同样是一个上司,你和你的同事做着几乎一样工作,但是你明显感觉到你的上司更喜欢你的同事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