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就喜欢看武侠小说,尤其是金庸先生的,感动在先生的文字中,感动在郭靖的”侠之大者”里,而思绪却随着”小东邪”飘舞。喜欢里面的历史故事,先生把我带进了那一个个的传奇里面,让在我历史随笔的天地里游走。后来上了大学,渐渐的开始看一些关于武侠的评论,首先仍是关于先生的,知道了先生的爱国情怀,奔走于两岸三地的先生是那么的热情澎湃;也知道了先生与<明报>的传奇故事,知道了先生的时评是那样的精彩,于是不禁在想象着先生的神采。照片上的笑容是亲切的,给人阳光般的温暖,于是下了个定义:先生该是个慈善和蔼的老人,一个慈祥亲切敦厚的长者。作为一个名人,一个有点红的发紫了的人,难免引起别人的攻击,记得当初我们几个小孩子在宿舍里用低俗的语言骂王朔,仅仅为了我们的令狐冲时,不禁惭愧。一次次的攻击先生都趟了过来,这一次却出人意料的愤怒了,在我记忆里从未有过的,或许是我见识太少,可为这样的小事而卷入网络,我替先生悲哀。
这是一个无聊的时代,无聊是一个挂在嘴皮上的词语。于是有人来借先生的名义写博客也是正常的表现,想实践张爱玲的名言而已。相信不会有多少人真的认为那就是先生的文章,就是先生的博客的,仅仅是他自己闹腾,相信不会热闹几天的,可先生却较真了,或许是在媒体的烦躁下也耐不住寂寞了,不过我希望不是后者。先生的出现与声明只会把事情越闹越大,让冒名者更加出名红火,而先生的冒名者至今怕也是出现许多了吧,这一次的愤怒是否别有缘由呢?与冒名者合作的闹剧。这是最不敢让人相信的,却也是最接近事实真相的,个人以为。一向的稳重与塌实,一直追求不为外物所累的虚静淡泊境界的先生不该有如此的表现,也不该如此的心胸狭窄\睚眦必报,所以如此的反常,或者他一直以来都是个伪君子,或者因为渐渐的变老而越发的喜欢热闹起来,我仍不愿意相信前者。
“我的学问和文字虽不好,却还不至于差到这样。”如此激愤之判语实在与金庸先生一贯温厚敦良的做派不符,如此的轻率结论或许只是有人的故意为之。
“如果他们有意见,尽可用自己名义发表,这样的文字水准,我决不会收他们做学生,而这样的人品,我更加要避而远之。”先生何至于如此愤怒,在一个已经不该在愤怒的年龄,是老而弥辣么?
“我还要声明:我已委托内地的律师,对盗用我笔名,自称是我学生的人进行法律诉讼。”在这里,先生已经出离愤怒了。或许他已经不是第一次说类似的话了,但不知道他这次是否会把这句话变为现实呢,如果是的话,那么在最后的时节里,大侠金庸又一次成了别人的肩膀。
假冒者是意图其实很明显,大家都看得出来,而先生却出离愤怒了,进入这样的一出闹剧,虽然声明交流不方便,怕已经是身不由己了,或者可以有一个接一个的声明出现,与现在相反的。
出离愤怒的先生,只是给众多的看客带来了一场热闹,给众多的网络报刊增加了诱人的无聊看点,给如我之辈增加了一些胡说八道的机会,却不知道是苦了自己还是乐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