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舌尖上的中国》或捧杀传统美食

(2012-05-29 21:23:13)
标签:

舌尖上的中国

三聚氰胺

发菜

地沟油

考古挖掘

杂谈

分类: 墙角视界
   
     《舌尖上的中国》火了!中国是个极度崇尚吃的国度,以至于任何事情都可以用“吃”来形容:吃香、吃相、吃惊、吃亏、吃醋……有个段子说,中国人参观动物园,只把动物分成两种:可食用和不可食用。中国人出行旅游,参观一个水族馆时,问的第一句话是:这个鱼可以吃吗?但它的红火,几乎和美食无关,而在于它的包容、质朴、安然,这里有一个原始的中国味道,有那些久违的乡愁,有最古老的仪式和传承,牵系着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悸动。
    表扬说的太多了,需要有些忧虑。这个忧虑不是当下真实的“舌尖上的中国”:地沟油、瘦肉精、三聚氰胺、多功能皮鞋……当我们从午夜的乡愁之梦中醒来时,依然要踏着阳光去追寻地沟油的脚步,这已然是我们习惯的真实生活。
    中国有种现象,某些事物或者人本来安静地生活在那里,无人打扰。某一天突然有外界因素介入,被推荐出来,马上红火了。于是各种报道、奖励或者人群蜂拥而入,但某一天,这些食物或人已不再是它原本的模样,被按照需要进行了不同的改造和臆想。丽江如此、各色先进人物如此……
    更遥远的近似杞人忧天的忧虑于是来临:《舌尖上的中国》的红火,会不会让香格里拉的松茸步了发菜的后尘,让那些被掩盖的菌坑一个个消失?会不会让诺邓的从此变得喧嚣起来,那些大自然的遗赠换成了劣质的食盐?会不会诞生出各种人工的山寨的松茸、火腿、冬笋,制作过程偷工减料甚至使用了各种添加剂?我们绝对不能低估国人山寨模仿的能力,也不能低估国人追潮跟风的无理智的热情……
    本来自然演化的饮食习俗,因为《舌尖上的中国》这一催化剂的加入,那些经得起时间磨砺的生活还能依然如故吗?这种忧虑自然是源于我们目前的食品很不安全的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一种美食被热捧,是否就意味着它将踏上被粗制滥造、滥竽充数的命运?就如同在技术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我们所考古挖掘开放的古文物被损坏了许多。
    依然要感谢《舌尖上的中国》给我们带来了另一种情感:那些淳朴的美食生产者,才是最中国的存在,给我们这样的愿景:总有一天,我们的每一张餐桌都是安全的。让我们忧虑、相信、并践行,否则那些最普通的生活和美食,都只能成为纪录片,是一场遥远的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