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等收入者的标准是什么?

(2011-12-18 22:39:06)
标签:

中央经济工作

中等收入

春城晚报

人均可支配收入

蓝皮书

杂谈

分类: 墙角视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会议明确提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春城晚报)

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显然是要与发达国家的“橄榄型”社会结构接轨,也是应对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但首要的问题是,到底中等收入者是哪些人?该如何界定?

2011 8 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一份蓝皮书指出,到 2009 年,我国城市中等收入阶层规模已达 2.3 亿人,占城市人口的 37% 左右。貌似一片欣欣向荣的现象,可我们知道,我国中等收入者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大概在 17000 元左右,这是一个纠结的数字。这些人买不起房子,更不能给孩子以更好的教育,这样的一个群体何谈中产?更如何要求他们来拉动消费,调整经济结构?不过,如果以每人每天消费 10 100 美元为标准,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只有 1.5 亿人。其实,中等收入不仅仅是对收入标准的界定,它应该是一类有着共同的生活状态的群体的集合。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对自身有较强的认同,并有社会责任心。

这些“伪中产”或者说被中产的存在,足以说明我们的中等收入者是一个脆弱的群体,对它的界定也还很不科学。所以目前最重要的是,相关部门应该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中等收入者的标准和范围。

只有真正的明确了中等收入者的标准,才能有奋进的目标,而不是简单地把“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当作一个提升政绩的契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