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科举基础教育乡村教师家长会怒江教育 |
分类: 墙角视界 |
朱小猪说:下面的文字,是我大学同学,上铺的哥们何生龙的日志,他现在在怒江州泸水县一学校任教。日志里的一些情景,在各地都有,一些不同的理念也可商榷。我个人觉得所谓政策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都是拍脑袋拍屁股的决策。现实却越来越糟糕,这不仅仅是教育的问题,也不是简单的这也限制那也限制的问题。我们底层的人,没有多么远的眼光,也不需要,得过且过,比较上学之后的成本和回报,许多人开始选择离开学校。让我震惊的一点是14岁的孩子就开始有婆家了,十六七岁结婚的也不鲜见。除了诸子百家、隋唐大宋的科举、清末民国,中国其他时期的教育都是渣。
—————————————————————————————————————————————
回想我的读书生涯,从1991年—2007年,共走过了16年的风雨历程,终于拿到了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我成长了,我成熟了,我所经历的每一次升学都是难忘的,因为我没有经历普及教育。
我刚刚参加工作,就被学校派往电站带实习学生。当我被调到第二个电站的时候,有一天,很荣幸跟一位乡村教师乘坐拖拉机回前池,一路上,因为是同行,聊的话题很投机,他说:“现在的乡村教师,尤其是一师一校最为艰苦,工作最难开展,学生上午九点半甚至十点才能全部到校。还有一部分学生只要家里农忙,就接连几天都不来上课,等他们来的时候,又得重新讲一遍,零分和一百分已经没有任何质和量的区别了,因为结果都一样——无条件升学。”最后他说的两个观点我很赞同:第一,必须尽快结束一师一校的办学格局,进行集中办学;第二,再怎么普及教育也得有个分数线。
2010年9月10日,正值第二十六个教师节,因为家里有事需要请假回家,我弟弟开车来接,车里放着两个崭新的编织袋,让我忍不住问了问,我弟弟的回答让我眼前一片昏暗——因为我们村子里有两个学生不读书跑回家了,学校托我带两套被子给她们,希望她们两个能回校继续读书。
我在想,求学,应该是学生主动向老师求,而现在的求学,已经变成老师在向学生求了。何等悲哀啊!
更让我恼火的是,两个学生中,有一个在9月13日,也就是农历8月初6,已经有人上门提亲了,而且当天就跟着那男的走了。9月15日,我要返回学校,另一个学生搭我们的车,在车里,我忍不住问了问——她和那男的是在学校里谈的对象吗?她的回答让我吃惊——因为她去过矿山,是在那里认识的。言下之意也就是说那男的是社会生,可那女孩今年才14岁,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呢?
有一天,我课前提问,全班32位同学,回答正确请坐的只有两位,我让他们想个办法来惩罚自己,25人选择抄写,1人选择背诵,4位女生说不知道。我给她们另一个问题,还是回答不了。我给她们最后一次机会,她们还是说不知道。我用严厉的语气提醒——如果还不说出如何惩罚自己,我说出的惩罚将会让你们哭笑不得。她们还是说不知道,那只能让我说怎么惩罚了——一万字的检讨,于第二天下午第一节课之前交。这样的惩罚并不过分,因为记得在我上高二那年,我们班有几位女生没有交数学作业,第二天数学老师没有问她们为什么没交,直接告诉她们写一万字的检讨,立刻撵出教室。她们急得哭了,哭着写检讨,上数学课还站在最后的窗口认真的、偷偷的听课。其中一位女生最后还考上了全国一所重点贵族大学。
第二天课前最后一秒,检讨依然没有交来,其实这样的结果我在头天晚上就预料到了,也提前做好了思想准备,上课后问她们有没有写,全都理直气壮地说没有写。第一节课后竟然全部回宿舍了,我找了她们的班主任,联系了宿舍区保卫人员,看好她们。
事件已经发展到对立的地步,班主任给她们的家长打电话,希望他们星期一能来学校一趟。星期天早上,她们的班主任对我说:“希望你提前做好思想准备,家长到校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其中一位家长说要去死人处,没时间;其中一位家长说无所谓,开除了给她开家店;其中一个家长说无所谓……”听完这席话,我心冰凉。
记得我上初二那年,第一个学期放假的时候,学校通知下个学期回来的那天,必须把家长带来,各班召开家长会,没有家长到校的,直接开除。放假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把开家长会的事告诉了我妈,而且陈述时的语气比老师的还严厉,就怕父母不重视。开学前几天,我爸回来了,我爸是给我们姐弟三人带回学费的,马上得回去。我爸说:“我不用去了,你是班里的第二名,而且从不违反校纪校规,我去了也白去,不用参加家长会的。”我差点哭了,因为家长不去就意味着开除,最后,我爸当然陪我一起开学。到班主任那里报到交费的时候,班主任当着我的面对我爸说:“你的儿子是我们班里的第二名,从来不违反校纪校规,你就不用参加会议了,如果你自愿来听听,我们也欢迎。”听到班主任这么一说,我爸看了我一眼,什么都没说。
现在教师的负担越来越重了,因为教育学生的同时还得教育他们的家长,而且最头疼的就是他们的家长。
什么叫体罚,能不能体罚,有必要重新定义和规定,对孩子的教育,尤其是那些重点对象,我还是坚信——不打不成才。
教育部已正式出台相关文件,即将进行普十二教育并已开始试点,看到这条新闻,我不喜反忧,我不敢想象普十二之后中国的大学、硕士、博士的教育将成什么样子?中国的人才也许将进入空前的缺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