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与媒体:到底谁在称王称霸?
标签:
每日经济新闻公平正义霸王集团记者杂谈 |
分类: 墙角视界 |
据说,这些天是记者们的受难日。咱只说一说霸王员工冲击《每日经济新闻》的事情。
首先来看报道:一位自称“霸王”(霸王国际集团)上海公司经理的男子带着三名男子来到了位于上海的《每日经济新闻》报社。其中两人围堵在《每日经济新闻》报社门口不让记者和工作人员出入,还不时捶打和踢踹报社大门,当《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记者上前询问时,该名自称是霸王上海公司经理的男子先是言语攻击随后开始推打《每日经济新闻》的记者。霸王集团对此事回应称“因对报道有异议,市场部人员洪先生带领朋友到报社去了解情况”。对于“堵门”,霸王称洪正在接待室与《每经》方面交谈,“发现两友人已经被报社关在玻璃门外,并且有《每经》众人在不断拍照,被关在门外的两人叫《每经》的人不要拍照”。对于“辱骂、推搡”记者一说,霸王称一群人进入接待室对洪先生进行“挑衅”、“叫嚣”,之后“双方开始推搡”。
事情到此自然还没有结束,双方依然在使劲招数推诿扯皮。没有臣服于霸王“拳头”之下的《每日经济新闻》自然赢得了众声称赞,各路人马纷纷指责霸王集团是霸王文化,是在称王称霸。只是我近来已经越发的绝望,对我们的生活,对笼罩我们生活的社会秩序。在无法找到确凿证据的时候,谁是谁非绝不能凭感觉来判断。
霸王集团这样的公司到底好坏几乎与我无关,地沟油吃不死我们,有点毒的洗发水难道就能洗死人?大不了大家集体用自来水冲头发,那样要不要防备酸雨防备各种添加剂呢?媒体近来的行动也让人腹诽,说什么信念,道什么公平正义,还有那知情权,如果给你每年砸几千万的宣传费,你还会大声疾呼吗?
霸王固然霸道,但以效益为先的媒体就真的公正吗?扯淡去吧!我相信还有那么一群不愁吃穿不愁娶媳妇的记者在坚守一个叫“良知”的东西,但具体到某个新闻媒体或集团,它所坚守的公平正义只能是偏于一隅的甚至带点灰暗的经过了潜规则的“公平正义”,它的知情权也是靠乞求或公权部门施舍来的。当媒体围着凤姐、芙蓉的屁股转而不给82岁的救人英雄一个镜头时;当媒体一窝蜂的追捧完利用完张悟本之后,又在官方的授意下把他拉下马时,媒体的知情权就随着绿豆一起拉稀了。据说媒体还有一个形容词叫“操守”,也就是说被操了之后再装模作样的守一守,那些把“老爷们”伺候舒服了的媒体,就会得到一块“贞节牌坊”。
媒体是一锅粥,这锅粥里面还有一泡臭鸡屎。某些企业如果不在某当地(外地)媒体上刊登广告。该媒体就找一些借口来发文章写这企业的负面的东西,然后戴上“正义为民”的帽子。媒体圈流行的另外一个潜规则就是:一篇新闻报道只要有看点便立即转载,基本上不会去核实真相,也最终导致以讹传讹。
最后说点题外话,偶们村子一70多岁的老奶奶在赶集时耳坠被抢走了,据说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在这样的环境中,除了周围相熟的人,出了惺惺相惜的远方朋友,我们怎样才能辨别是非真假,怎样才能找到信任,我越来越害怕。
首先来看报道:一位自称“霸王”(霸王国际集团)上海公司经理的男子带着三名男子来到了位于上海的《每日经济新闻》报社。其中两人围堵在《每日经济新闻》报社门口不让记者和工作人员出入,还不时捶打和踢踹报社大门,当《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记者上前询问时,该名自称是霸王上海公司经理的男子先是言语攻击随后开始推打《每日经济新闻》的记者。霸王集团对此事回应称“因对报道有异议,市场部人员洪先生带领朋友到报社去了解情况”。对于“堵门”,霸王称洪正在接待室与《每经》方面交谈,“发现两友人已经被报社关在玻璃门外,并且有《每经》众人在不断拍照,被关在门外的两人叫《每经》的人不要拍照”。对于“辱骂、推搡”记者一说,霸王称一群人进入接待室对洪先生进行“挑衅”、“叫嚣”,之后“双方开始推搡”。
事情到此自然还没有结束,双方依然在使劲招数推诿扯皮。没有臣服于霸王“拳头”之下的《每日经济新闻》自然赢得了众声称赞,各路人马纷纷指责霸王集团是霸王文化,是在称王称霸。只是我近来已经越发的绝望,对我们的生活,对笼罩我们生活的社会秩序。在无法找到确凿证据的时候,谁是谁非绝不能凭感觉来判断。
霸王集团这样的公司到底好坏几乎与我无关,地沟油吃不死我们,有点毒的洗发水难道就能洗死人?大不了大家集体用自来水冲头发,那样要不要防备酸雨防备各种添加剂呢?媒体近来的行动也让人腹诽,说什么信念,道什么公平正义,还有那知情权,如果给你每年砸几千万的宣传费,你还会大声疾呼吗?
霸王固然霸道,但以效益为先的媒体就真的公正吗?扯淡去吧!我相信还有那么一群不愁吃穿不愁娶媳妇的记者在坚守一个叫“良知”的东西,但具体到某个新闻媒体或集团,它所坚守的公平正义只能是偏于一隅的甚至带点灰暗的经过了潜规则的“公平正义”,它的知情权也是靠乞求或公权部门施舍来的。当媒体围着凤姐、芙蓉的屁股转而不给82岁的救人英雄一个镜头时;当媒体一窝蜂的追捧完利用完张悟本之后,又在官方的授意下把他拉下马时,媒体的知情权就随着绿豆一起拉稀了。据说媒体还有一个形容词叫“操守”,也就是说被操了之后再装模作样的守一守,那些把“老爷们”伺候舒服了的媒体,就会得到一块“贞节牌坊”。
媒体是一锅粥,这锅粥里面还有一泡臭鸡屎。某些企业如果不在某当地(外地)媒体上刊登广告。该媒体就找一些借口来发文章写这企业的负面的东西,然后戴上“正义为民”的帽子。媒体圈流行的另外一个潜规则就是:一篇新闻报道只要有看点便立即转载,基本上不会去核实真相,也最终导致以讹传讹。
最后说点题外话,偶们村子一70多岁的老奶奶在赶集时耳坠被抢走了,据说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在这样的环境中,除了周围相熟的人,出了惺惺相惜的远方朋友,我们怎样才能辨别是非真假,怎样才能找到信任,我越来越害怕。
《每日经济新闻》自己拍的照片,有没有偏向 大家自己猜
前一篇:农民工“一元公寓”一举多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