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校课堂丢灵魂,关PPT什么事?

(2009-09-25 18:10:01)
标签:

教育

ppt

高校

课堂教学

分类: 墙角视界
  用什么方式来讲课应该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9月25日《中国青年报》的报道却把课堂教学丢灵魂嫁祸给了PPT,这让人有些难以理解,文章的标题是《高校教师上课过分依赖PPT 课堂教学丢灵魂》。
  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也好,用PPT给同学们演示也罢,都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只是外在的形式而已。重要的是把一堂课的精髓传达给学生、把教师本人的思考融汇其中,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并达到师生互动。从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课堂教学灵魂的丢失,是因为大部分老师只是照本宣科的念自己制作的 PPT,而PPT上的内容又是课本内容的复制,更要命的是有的老师制作的PPT质量太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难道老师不知道他们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吗?其实根源在于高校教师考核的不合理。
  众所周知,高校间的评比、排名是以科研经费的多少、SCI文章或核心期刊文章的多少为主要依据。这也就导致高校憋红了脸向“研究型”转化,在对教师的考核中也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些老师为避免疲于奔命,往往顾此失彼,也就出现了“教学凭的是良心”的语录。
  对高校来说,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但这却没有一个合适的量化评价标准,也就使得学校放松了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考核,只要每学期完成一定数量的课时就好。学校和教师的放松,也就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或聊天或听音乐或看课外书,更有甚至,一堂课会有三分之二的学生缺席。在期末考试或期中考试之前,老师都会把题目或范围给学生勾画出来,最后大家相视一笑就送走了一届毕业生。  想要提升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只有改变以科研为重点的教师考核方法,改变高校评比方法。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主要指标来对待,对他们的考核以课堂、培养学生、开设新课程等方面为主。对高校的评比,则以学生科研文章发表的数量和质量、毕业生就业率为标准。
  总之,重要的问题不是教学方式,而是责任心和利益。只有让教师的工资、职称与学生的学业水平、就业率挂钩,才能让教师把心放在学生身上,在培养出优秀学生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获得个人的物质和精神利益,也才能让高校课堂生动活泼有思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