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土地话《道德经》:第二十二章:曲则全
(2011-09-13 09:35:00)
标签:
道德经炎黄土地炎黄道人张纪元炎黄文化文化 |
分类: 道家佛家易学纵横谈 |
第二十二章
[原文]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炎黄翻译:
有“曲”的则才能“全”,有“枉”则才能“直”;有低洼才能被充盈,有陈才能被更新;“少”才能有“得”,“多”则以“惑”其中。所以有道的人坚守“一”而作为天下的模范,不自我显露,所以“明”;不自是,所以彰;不自己夸耀,所以有功;不自我矜,所以长。正因为其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古时所谓“曲则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实在在能够达到。
炎黄土地按:
“曲”和 “全”是阴阳之两面,阴阳两面之物,均为对立平衡,相互相依,故有“曲”就能有“全”,无“曲”就无“全”。在人上,“曲”可以理解为“委曲自己”,则能“保全自己”;“曲”也可以是身体的残缺,比如“塞翁失马”故事中的塞翁之子跌瘸腿而保全生命;“曲”也可以是对物的理解,比如一块石头在路边不显眼、或者一颗树没啥用处,反而得以“保全”。庄子就说过一颗树木匠无所取而保全得以千年的故事。
“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即以排比句形式多方面论证阴阳两面之思想。比如棒子弯曲之后才能变直,如果棒子不弯曲,如果变直?地上有个坑才能蓄水,如果是平地,如果蓄水?等等之类,类似人倒下了才能站起来,站着的人才可能倒下,均为同理。如果一个人已经躺在地上,是无法再倒下的。
此章节,老子强调阴阳之“阴”,认为无论人或者天地万物,均需要守“阴”。
从道家思想来说,如果从阴阳之中问道,则阴阳之“阴”更加接近“道”。
从“黄老道家”即被称为“功利性道家”的思想来说,只有你做到“阴”,你才有“阳”的机会。你一心追逐“阳”,反而无法“阳”。
文章的“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均为阴阳之“阴”,而“明、彰、功、长”,均为阴阳之阳。“不争”为阴,“天下莫能与之争、即无敌”为阳。
如果你一心追逐 “明、彰、功、长”,反而无法“明、彰、功、长”。
对现实社会来说,即功利性不能太强,功利性太强,即便得到名利,也多不能长久。中国之富贵家庭,不能久着,多源于此也。
阴阳故有循环之理,阴而转阳,阳而转阴,千古不变,乃为正理。春夏秋冬即如是。
故道家认为保持阴的状态,则阳自来,乃阴阳循环之理。
哪怕在阳时,也需要保持阴,使得这个循环周期变长。
炎黄土地(炎黄道人张纪元)
2011年丁酉月于炎黄文化研究会
注:文章欢迎大家转载。
欢迎大家光临炎黄文化研究会论坛:http://bbs.yanhuangwenhu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