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高度角与地表受热情况分析
标签:
杂谈 |
分类: 学习笔记 |
第一步: 模型示意图如下:
第二步:观测点P【如上图的蓝点】的地点、时间信息为:[φ,
θ, t]
-
观测地纬度 φ (北纬为正,南纬为负) - 岁角
θ
(冬至为0度,春分为90度,夏至为180度,秋分为270度) - 地方恒星日时角 t (冬至日时,恒星日零点与太阳日零点重合)
- 另:常量 黄赤交角
ξ
(常量23°26')
第三步:计算过程:
- 转为直角坐标系:以球心为原点,Y轴垂直于黄道面,建立右手坐标系 M
- 求出P点的直角坐标[xyz]
- 坐标系绕Y轴旋转
岁角,求出新的坐标[x’y’z’]
- z’值小于0时,是黑夜,z’值大于0时,为太阳高度角的sin值。
第四步:产出
附2:参考资料
https://wenda.so.com/q/1514290106215390
太阳高度角简称为“太阳高度”(其实是角度)。
太阳高度是决定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能数量的最重要的因素。
我们用h来表示这个角度,它在数值上等于太阳在地球地平坐标系中的地平高度。
前一篇:求阴影部分面积(六年级)
后一篇:2021年末的几个周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