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产品秩序化与高度文明的社会化

(2008-04-24 14:25:29)
标签:

it

分类: 互联网产品分析
这段时间一直在补课,补社会学的课,看了谢文提到的一些关于SNS的理论著作,也顺手找来几本读读。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高度文明的社会化背景下的核心是什么?是秩序化还是适宜性?

我 觉得高度文明社会的适宜性要远高于秩序化,实际上秩序化并不是社会文明的终极体现。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举个例子,我每天早上坐城铁上班那是相当的人山人 海,而城铁为了有序不得不在进站口摆出一个”八卦阵“让大家有序地进行,虽然秩序建立起来了,但是仍然少不了在行进过程中的你推我挤,不同的是如果没有这 些”八卦阵“可能大家会一起挤到门口,这样你只能在”八卦阵“里拼个你死我活了!虽然这样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但我认为这终究不是一个合理的办 法,正如有些学者专家提出来的错峰上下班可能才是真正的有效手段,这里的”八卦阵“就是秩序化,而错峰上下班则是适宜性,可见适宜性感觉上更加人性化,而 秩序化则实际上是治标不治本的初级方法。

在人类社会高度文明的今天,我们所应该倡导的是社会的适宜性,而不应该去大量限定局限性很强的框 架和秩序,反而使大家感觉缺少一些人文关怀。我每天在雍和宫附近上班,从雍和宫5号线第一天通车到现发一直关注一个很有趣的改进和完善,5号线雍和宫站下 车后有两个电梯“通往2号线换车“和”出站口“;但是经常有换车的人走错了电梯,所以在出站口附件挂了一个牌子,我这里记录了他多次修改内容以来的变化:

”此为出站口,不是换乘站口“
“此为出站口,换乘请走站台中部楼梯”
“此为出站口,换乘请走站台东部楼梯”

可能大概就是这样几句话,大意绝对正确,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个提示的修改和完善,这就是适宜性,如果是怕大家走错硬生生地去找一个导引员站在那里喊话不也一样吗?但这显然不是最合理的办法,硬性的秩序化会让人觉得很生硬,而合理的引导和不断完善的提示可以让人感觉到很舒服。

前面提了这么多东西,看似与产品毫无相关,但是实际上这确是反映了产品的一个思路,我们现在的产品是做秩序化产品更好,还是做适宜性产品更好?

我 们现在做产品秩序化强于适宜性,导致产品很生硬,易用性不强这是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很多产品都是生硬地为用户建立一个秩序化社会,用户进来以后只能按照你 所设定的框框在使用,缺乏一种有效的灵活性,而适宜性产品则不同,Facebook的APP就是一个很有趣的东西,我完全可以按照我的想法来完善我的平 台,这就是一种适宜性,好的产品应该是提供一个平台化的东西让你的用户来玩,而不是限定一个有秩的秩序平台让人来用;SNS大概也是如此。

(王宇翔 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