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法源寺内悯忠魂

(2010-01-31 15:23:10)
标签:

北京法源寺

李敖

谭嗣同

谢枋得

悯忠寺

李世民

分类: 旧京觅踪

 
http://s14/middle/3f22107at7e4e0c5c994d&690&690

    法源寺位于北京南城的宣武区教子胡同南端的法源寺前街,自唐代初创至今,已有一干三百多年历史,堪称北京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寺院。台湾作家李敖先生的一部长篇小说《北京法源寺》,使法源寺名声大噪,许多读者看了这部书之后,慕名来此游览。

 

http://s15/middle/3f22107at7e4e0c8a51be&690&690

http://s14/middle/3f22107at7e4e0cc75d2d&690&690

 

http://s1/middle/3f22107at7e4e0d13b380&690&690

法源寺前自行车码放混乱,香客、乞丐混杂一处,大煞风景

 

    唐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为悼念远征辽东的阵亡将士,诏令在此立寺纪念,工程至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才完成,赐名“悯忠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该寺正式改为今名“法源寺”。

 

    发生在法源寺的故事,真是太多了,而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那些忠臣义士的千古绝唱。

 

http://s15/middle/3f22107at7e4e0dda5f7e&690&690

天王殿外景

http://s2/middle/3f22107at7e4e0eaffa51&690&690

 

香客正在拜韦陀

http://s15/middle/3f22107at7e4e0f0b98fe&690&690

大雄宝殿前的古碑

 

    元代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南宋遗臣谢枋得(1226~1289)抗元失败,逃至福建,曾流亡在建阳一带的穷山野岭之间,生活极其贫困。他每天穿着麻衣草鞋,面向东方痛哭,藉以悼念已亡的故国。

 

    由于谢枋得的文名和威望极高,元廷曾先后五次派人来诱,但都被他用严词拒绝,并写下《却聘书》:“人莫不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若逼我降元,我必慷慨赴死,决不失志。”

 

    公元1288年寒冬时节,大雪纷飞,福建行省参政魏天佑奉命,强迫谢枋得北上大都,拘留于悯忠寺(今法源寺)。谢枋得见寺院壁间有曹娥碑,泪如雨下,叹道:“小女子犹尔,吾岂不汝若哉!”后绝食五天,为国尽节。遗书自称“大元制世,民物一新,宋室孤臣,只欠一死。某所以不死者,以九十三岁之母在堂耳,先妣以今年二月,考终于正寝,某自今无意人间事矣!”。

 

http://s8/middle/3f22107at7e4e0f765a17&690&690

http://s10/middle/3f22107at7e4e0f395199&690&690

http://s2/middle/3f22107at7e4e0f94d4b1&690&690

 

    据说,清末变法维新义士谭嗣同的遗体,曾在法源寺停灵,并由该寺和尚做法事。

 

    李敖先生在《北京法源寺》第二章《寂寞余花》中,借康有为之口说“丁香洁身自好,也好看,也好闻。但要做中药,得磨成粉熬成汤才有用。若不粉身碎骨,它只是好看,好闻而已。”

 

http://s12/middle/3f22107at7e4e0fd1d86b&690&690

http://s12/middle/3f22107at7e4e103cb4db&690&690

http://s15/middle/3f22107at7e4e1079c32e&690&690

http://s16/middle/3f22107at7e4e10b6c49f&690&690

 

    无论是谢枋得还是谭嗣同,正是对这种丁香精神的最好诠释,他们的“粉身碎骨”,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法源寺作为清代古建筑,于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