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红豆少主_孙觉非
红豆少主_孙觉非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126
  • 关注人气:6,34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市场会给京剧更多机会

(2008-10-13 14:50:48)
标签:

京剧

市场

体制

改革

观众

名角儿

演员

杂谈

分类: 氍毹拍案

  京剧的观众流失,剧目减少,都有据可查。近五年来,中国京剧院的每一个演出季,演来演去都是这点戏,上座率一般都是五成以下,人民剧院最惨时就6个观众。

  根本问题是管理体制走向末路了。剧院已习惯于国家包养,没有市场意识或者说市场意识很淡薄,没有人说要杀出一条血路,除非是那些比较年轻的演员,但京剧是个集体项目,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也缺少这种有凝聚力的人。同时,其他形式的资本也进不来,而且,就算进来了资本也不能控制,不能操作,很多事情都不能参与,还有谁会把钱投进来呢?如果没有彻底的体制改革,京剧恐怕是没有出路的,我觉得京剧最终的出路还在于市场化。

  京剧质量单一

  现在观众流失得很厉害,其实观众都不是傻子,好的东西谁都能看得出来。现在的京剧是不考虑消费者,如果生产出的东西品种单一,质量低劣一样,当然没有人愿意消费,其实主要是没有优秀的演员和优秀的团队吸引观众,以现在的这种质量闯市场必然会死掉!

  国家给京剧花钱不少了

  其实国家每年投入在京剧上的钱不少了,但效果并不好,我想体制是致命问题。京剧不景气持续的时间很长了,但京剧是个很好的剧种,演员不可能去批量复制,也不可能像普通大学那样上大课或看录像学习,京剧必须口传心授,这并不是落后的标志,就像英语学习一样,口语班里学的人越少效果就越好。京剧的成才率是很低的,但它的价值也就在于此。如果没有好的体制,对演员的艺术生命也是浪费,因为演员一到一定年纪就没法演了。

  国家包养不是出路

  今年政协会上,某著名京剧演员晒工资的事情,京剧演员的待遇很低吗?王这类演员其实并不代表收入低的演员,他们在剧团已算精神贵族了,他们都过的什么样的生活?开15万元以上的车,他们都住的什么样的房子?他们的待遇怎么就低了?剧团里有待遇低的,但他们没说,这才是真正可悲的事!他们始终是围绕向国家要钱的方向出发,什么事都是国家来包养,过去是大制作,现在快平息了,却从大制作转为申遗风,说到底还是向政府要钱。查查遗产名录,很多都是京剧演员,尽管这里有其合理的一面。(孙觉非口述;商报记者 整理)

 

(摘自 《北京商报·文化创意产业周刊》2008-10-13)

 

孙觉非的声明:本文观点保持了我谈话的基本精神,但在文字处理上记者并未与本人沟通确认。有些地方涉及到某剧院、个别演员,但由于记者理解本人谈话略有出入,可能会引起读者的歧义,对此本人只能表示遗憾。为保持本文发表时的原貌,故未做更多修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