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谭鑫培文化 |
分类: 一堆故纸 |
由《粉墨王侯·谭鑫培》想到的
孙觉非
不久前,本人从书店购得“中华名伶传奇丛书”之《粉墨王侯·谭鑫培》,因平素热衷“谭派”艺术,故颇有相见恨晚之感。于是,手不释卷地一口气将书读完,感受了“谭大王”的坎坷人生,同时,作者崔伟的大名也印到了我的脑海里。事隔几日,正好与崔伟道兄一起去电视台做节目,有机会就《粉墨王侯·谭鑫培》书中的一些问题当面请教,受益良多。崔兄嘱我为该书写个书评,但愚下实在才疏学浅,只能拉杂谈几句感受,算是杂感吧。
谭鑫培,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也算是风云人物了,名气之大,连北京城也装不下。他的一生,本身就具有很浓的传奇色彩。这些对于艺术创作来说是丰富的素材;同时,由于他的人生经历太丰富、太坎坷,也并不容易把握。
《粉墨王侯·谭鑫培》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可读性强。首先,它是一个很好的故事,跌宕起伏,颇能引人入胜。该书为章回体人物传奇,而每一章结尾处作者又采用了类似评书那样“留扣子”的方式,使读者在好奇心地驱使下翻看下一章寻找答案。整部书的文笔非常流畅,读此书令人仿佛置身于书馆之中,听说书人娓娓道来一般。
该书虽属传奇,有其虚构的成分,但谭鑫培一生的主要经历与事件却严格以史料为依据。在的一些细节上,恐怕很难有详细的史料,作者也大胆地进行了演绎。做为一部文艺作品而非正史,这些都是应该允许的,且作者发挥得当,为整部书增色不少。事实上这一点也为很多其他读者所认同。
谭鑫培是京剧艺术里程碑式的人物,在京剧史里占有重要的地位,至今仍是京剧老生行当的泰山北斗,对后世影响深远。因此,有些文艺作品里的谭鑫培被写成了“高、大、全”式的人物,他的一切都完美之极。然而《粉墨王侯·谭鑫培》中的谭鑫培,有别于我们以前看过一些文艺作品中的谭鑫培形象。该书中描写的谭鑫培是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他有丰富、坎坷的人生经历,使他的性格具也有多重性和复杂性。作者通过一些典型的事例,让读者从多个角度去感受这位“谭大王”。书中不仅写活了谭鑫培,而是写活了一群人;如:谭志道、程长庚、杨月楼、李莲英等,一个个艺术形象生动鲜活地“立”了起来,起到了烘云托月的作用。
笔者以为:《粉墨王侯·谭鑫培》一书的意义绝对不仅仅是一部人物传奇,该书以及整套“中华名伶传奇丛书”为丰富和拓展戏曲文化的传播领域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当今,戏曲的形势不容乐观,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观众断层以及文化传统的破坏,恐怕很难在短时期内恢复起来。戏曲界人士大都希望能让更多有文化品位的年轻人来关注京剧、关注戏曲,但手段比较贫乏、很多措施也不能算是得力。不少人认为戏曲艺术曲高和寡,不大可能为青年人所接受。
但另一方面如今很多“通俗”的艺术,比如:电影、电视剧、话剧等,都主动从戏曲中汲取营养,使用了很多戏曲艺术领域的素材。比较成功且具有代表性的如:电影《霸王别姬》、《生旦净末》,电视剧《武生泰斗》、《大宅门》等。这些艺术作品由于加入了戏曲元素,使它们都具有了优美的画面、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色,电影《霸王别姬》在国际影坛的巨大成功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这些艺术作品,在观众中的反响都是很强烈的,在潜移默化中宣传了京剧艺术,在传播戏曲文化、拉近戏曲艺术与观众的距离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通俗地说,为戏曲艺术招徕观众,就应该采取多种手段,从多方面入手。这几年“网络戏曲”逐步为大众所接受,并日渐红火,就足以说明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对于传播戏曲艺术的重要性。
几年前有一部贺岁电影《西洋镜》,虽然这部片子的主要内容并不是介绍谭鑫培的,但的确使许多对京剧不熟悉的观众都记住了当初京剧界有位了不得的“谭老板”,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就是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如今,又有了《粉墨王侯·谭鑫培》,相信很多朋友都会通过看谭老板的传奇人生,而对京剧艺术及京剧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近闻,这部《粉墨王侯·谭鑫培》还将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和评书,笔者由衷地感到高兴,并盼望崔伟道兄能够再接再厉,为传播戏曲文化再做贡献。
期待他的下一部作品早日问世!
(发表于《戏曲艺术》杂志 200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