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百年叙事方法论坛在湘召开

标签:
中国新诗百年叙事方法论 |
分类: 新闻 |
中国新诗百年叙事方法论坛在湘召
9月27日晚,中国新诗百年叙事方法论坛暨岳州窑诗歌朗诵会举行,湘阴县政协副主席、县文联主席熊国庭岀席并致欢迎辞。诗人、诗歌评论家周瑟瑟主持了论坛和朗诵会。
周瑟瑟说:中国新诗一百年,顺着叙事这条线索,我发现“叙事方法论”值得一谈。今天上午我参加了岳州窑的祭窑、开窑仪式,这是楚地古老的文明方式,是我们曾经的生活中庄重的一部分,于是我写下了《岳州窑纪事》《缸》《渔窑小镇》《湘瓷煮茶》《茶碗》五首诗,我是现场用手机写作,我企图恢复李白、杜甫这些古代诗人把自己置于生活现场的写作方法,其实我与古代诗人的生活现场写作,必须也只能是叙事性诗歌写作,我看到了什么事与人,我正在经历什么样的生活,及时性进入诗歌,从而保持了诗歌的鲜活的现场感,当然我会做物象、意义、情感与结构化的处理,从生活细节中抓住诗的语感、语义、语速与人的整个状态,这些写作方法论必须是基于生活的叙事,而不是脱离生活的想象,有什么样的叙事策略是一首诗能否写、怎么样写的一个前提。
周瑟瑟还强调,如果丧失了叙事的欲望,诗歌对于我来说就是空的,我反对空对空的写作。这一百年来,我们一直在反抗空对空的写作,朦胧诗中最好的作品是叙事性的,对历史现场的叙事与反思,第三代诗歌干脆进行零度叙事写作,以韩东“诗到语言为止”的一批65年前出生的诗人,把叙事看成当代诗歌的出路,以伊沙、沈浩波为代表的民间口语写作,包括紧跟其后的大批70后80后90后,现在00后诗人也跟上来了,通过网络写作快速找到了“事实的诗意”的口语叙事方式,把当代生活和个人感受的丰富性、真实性与差异性写出来了。
周瑟瑟认为:叙事方法从《诗经》开始,一直到中国新诗的第一人胡适,从来就是诗歌的重要方法,胡适的方法是“话怎么说,诗就怎么写”。白话文解放了古文,让诗回到了生活现场,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有着强大的象征和抒情的国度,但叙事尤其是生活现场、原生态的叙事,这一百年来已经成了诗歌重要的方法。今年五月我在湘阴主持了“百年新诗的本土性研讨会”,八月份在北京我主持了“新诗百年抒情诗研讨会”,今天我在这里主持“百年新诗叙事方法论坛”,这条线索只想说明一个问题:我们的写作有过怎样的失败,现在又该怎样写。
北京诗人李成恩认为,叙事方法是诗歌的灵魂,如果说抒情与修辞是诗歌的血液与肌肉,那么叙事就是诗歌的骨骼。我的写作坚持对生活、历史和个体的叙事,因为叙事是结构一首诗最坚固的方法,纯粹的抒情容易走向虚假,我看到许多诗人以根本不存在的想象为目的,他们的写作建立在虚无缥缈的词语上,我觉得这不是一种可以信任的写作,词语如果脱离了叙事,只能是僵化的,没有生命力的。所以,我们在总结中国新诗一百年的时候,应该反思我们持续很长时间的以单纯的词语和想象为推动力的写作,包括遗留下来被大家熟知的作品所存在的问题,我在反复推敲那些作品时就会发现词语和想象的悬空状态,而加强叙事对词语和想象的巩固,无疑是让一首诗更有生命力和现实感的有效方法。
中青在线:http://news.cyol.com/content/2017-09/29/content_16544550.htm
中国作家网: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7/0929/c403994-29567873.html
网易新闻:http://news.163.com/17/0929/23/CVHOHKBN000187VG.html
北京文艺网:http://www.artsbj.com/show-18-559095-1.html
红网:http://hn.rednet.cn/c/2017/09/29/44386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