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文本与语感”的诗歌年选

标签:
北大朗润园排行榜发布会文化 |
分类: 新闻 |
2017年1月11日下午,《2016年中国诗歌排行榜》首发式暨诗歌朗诵会在北大中国诗歌研究院举行。臧棣、邱华栋、谷禾、汪剑钊、周瑟瑟、中岛、安琪、娜仁琪琪格、黑丰、叙灵、罗广才、严彬、刘一君、孤城、花语、桂杰、苏笑嫣、李荼、夏海涛、张后、张成德、王爱红、贺颖、若兮兰嫣、李洪奇、杨卫东、邓荣成、张秋玲、章君、王霆章等50多位诗人,作家张立珩、翻译家夏露、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姚雪雪、副总编毛军英、责编朱强,以及中国青年报、凤凰网等媒体记者参加了活动。
周瑟瑟在主持上半场的研讨会时提出“如何编选出具有诗学价值的诗歌选本”的议题。
臧棣说:“说实话,这些年度诗选的出版,已有点泛滥成灾。有的年度诗歌选本,根本无法反映当年的诗歌实绩,反而一而再再而三暴露出编选者自身对当代诗的无知,甚至是无耻。也有的诗歌选本,唯恐不够平庸,仅仅是按诗人的名头,再依照诗歌地摊的尺寸安放入选篇目。但在众多的诗歌选本中,邱华栋和周瑟瑟编选的这本年度诗歌排行榜,却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第一,它不搞利益均沾,它编得足够狠,敢于突出当年的最具活力的诗歌现象。第二,它编得有自己的尺度和标准,有自己的想法。它至少从多个侧面反映了当代诗歌场域里正在发生的事情。”
汪剑钊说:“《中国诗歌排行榜》因其精致的艺术品味、良好的批评意识和亲历的现场感,在众多的诗歌年选中一直享有良好的口碑。本年度,他们在原有榜单上增加了五个板块,新增了50后、艺术家、翻译家、批评家、小说家诗人等五大榜单,使诗的戡探工作更为开阔、更为深入,从而开掘了诗的新矿源。这是尤为可喜、可赞叹的举动,与诗本身的探索性极为符合。”
安琪说:“在岁末年初各个版本的诗歌年选中邱华栋和周瑟瑟联袂编辑的《中国诗歌排行榜》一向以新异、丰富、生猛的创意取胜,它牢牢抓住‘排行’二字,做足各项榜单,提出各种受人关注的新创意诸如‘TOP10’,诸如“寂静诗人”等。本身就是优秀诗人的邱周二位,他们的诗选眼光值得信任。”
叙灵说:“凭心而论,在我看来,《2016年诗歌排行榜》不同于以往那些年度诗歌选本,呈现的是目前国内诗人一种真实的写作现状,客观而全面,编者很用心,而且视野开阔,心量广大,一点儿也不偏狹。在诗歌写作上,我个人非常喜欢那些安静的诗人,也一直抱有这样一种看法,当一个诗人只有处于一种完全孤寂的状态下,他写出来的东西,才是诚实可靠,并值得信赖的。”
苏笑嫣说:“我已经是连续第三年有诗歌出现在这本榜单上,欣喜之余也觉警醒,作为一名90后的熟面孔,总是能看到不断涌现出来的新生力量,而作为一名年轻人,又觉得任重而道远。诗歌写作是内发而自觉的,同时也是需要沉下心来辛勤耕耘的。”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社长、总编姚雪雪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新诗迎来百年华诞,诗歌将是我社未来的重要板块,除了《中国诗歌排行榜》年选,我们还在打造《百年诗库》“实力诗人”与“翻译家诗人”系列诗歌图书品牌,同时《百花洲》文学杂志今年开辟诗歌栏目,深入当代诗歌写作现场,呈现中文诗歌美学脉落。
邱华栋表示,《中国诗歌排行榜》年选将以更新的视角持续关注中国诗歌的新生力量。90后、00后诗人群体的写作呈现出勃勃生机,令人期待。
周瑟瑟在今年的编选后记中强调了“文本与语感”,他认为:2016年中国诗歌,平静的水面分出两道清晰的航线,一道是成熟诗人持续的发力,一道是新生诗人的冲撞。好诗来自于作者良好的文本意识。何为创造性文本意识?源头性的文本才可称为创造。源头可以是一代人的源头,可以是语言的源头,可以是一个时代或之后数个时代的源头。在百年中国新诗发展历程中,出现过为数不多的源头性的诗歌文本。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元文本。成为元文本诗人,在强大的文本意识下写作,是一条艰难又唯一的道路。对于语感,每个写作者都不会陌生,但忽略语感的大有人在。在大多时候,语感并不受写作者重视,有就有,没有就没有,也就是说对于大多数人语感可有可无。一首诗的思想或技术,甚至词语往往大于语感,语感被降低到了最不受待见的位置,这是一个错误。
作家朱强主持了下半场的诗歌朗诵会,十多位诗人在北大朗润园朗诵了诗歌,声音更清晰地传达了语言的诗性。周瑟瑟感叹:“每年年底北大朗润园的诗歌排行榜的首发式,已经成为诗人们年终的固定活动了,今天来了像叙灵、邓荣成这样十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他们是低调的很少露面的诗人,写作终归是寂静的,诗的聚会也是写作的延伸。”(兰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