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特区文学》第6期“读诗”中国网络诗歌抽样读本:周瑟瑟评荐

(2013-11-22 16:58:29)
标签:

《特区文学》第6期“

中国网络诗歌抽样读本

分类: 评论

周瑟瑟评荐

《特区文学》第6期“读诗”中国网络诗歌抽样读本:周瑟瑟评荐

 

周瑟瑟:1968年生。诗人,小说家,导演。著有诗集《松树下》、《17年诗选》,长篇小说《暧昧大街》等14部。现居北京。

 

17

 

雨夹雪

■ 张执浩

 

春雷响了三声

冷雨下了一夜

好几次我走到窗前看那些

慌张的雪片

以为它们是世上最无足轻重的人

那样飘过,斜着身体

触地即死

它们也有改变现实的愿望,也有

无力改变的悲戚

如同你我认识这么久了

仍然需要一道又一道闪电

才能看清彼此的处境

 

周瑟瑟:看不见的吸引读者的魔力

张执浩的诗总有一道看不见的吸引读者的魔力,几十年来张执浩保持了一贯的平静与内在,他从不张扬,也不迷恋过多的技巧。他的功夫下在诗的内部,从诗的内部解决诗的语言、技巧与情感,一切都在不动声色中进行,好象他不是在刻意写诗,而是在与人倾吐心中的秘密。这是需要功力的,看不见的诗的魔力是什么呢?就像这首诗最后出现的“一道又一道的闪电”,它们来到诗中,你却不知道闪电何时来,又何时把你带走。

《雨夹雪》是一种生活境遇,更是一种精神境况。张执浩是一位杰出的抒情诗人,但我觉得近年来他诗里的思虑大于纯粹的抒情。他不轻易表露出诗人思想者的姿态,但他对人的追问从没停止,在这首诗表面的轻盈下,实际上有一个沉重的思虑,从“春雷响了三声”到“冷雨下了一夜”,诗人走到窗前看那些慌张的雪片,语气容忍,甚至有点轻描淡写,我隐隐感到诗中有惊雷,但直到最后也没有出现,可见张执浩对诗的控制力。诗人看到了“触地即死”的境遇,他发出“无力改变的悲戚”,诗的思虑即精神的困境呈现在读者面前。在一个孤寂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需要一道又一道闪电来照亮,“才能看清彼此的处境”,这样的时刻我们每一个人都遇到过,但无力表达,诗的出现充当了现实的闪电。张式诗歌魔力,引领了黑夜里的诗歌亮光,我感到读诗就是读心。

 

 

18

 

闪电打进核桃里

■ 岛子

 

闪电打入核桃里

王的胆结石围观在玻璃橱窗

风乎,云乎,火苗的矩阵瘦乎

 

闪电打在核桃里

谁都料到,顽石的精虫稀少

谁都料到,芸豆的铅粉过重

雷雨和蟾蜍,一定堵在赶考的路上

 

闪电打进核桃里

废铁的笔阵逶迤天边

金属一旦钛白,羽毛果然钛青

碑铭写道:夏天总是去得太快

 

闪电打在核桃里

聋子西山弄箫,哑女打钟南山

捉住闪电的人,走向教室的黑板

 

闪电打进核桃里

火湖科考队烧焦了七个

园子后面又问道:儿子啊,你在哪里?

 

周瑟瑟:实验性语言婉转低回一唱三叹

岛子是谁?对于年轻一代的80后诗人来说,可能有些陌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岛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岛子实验诗选》与他翻译的《美国自白派诗选》《燃烧的女巫:西尔维娅•普拉斯诗选》,令我爱不释手,至今还珍藏。直到前不久我的好友、画家周细平去世一周年的艺术回顾展在798艺术区举办,我遇到了他。他现在是满头白发的艺术批评家,当年的先锋诗人老了,他说话轻言细语,温和平静,他不在诗歌现场久矣,诗歌一直很热,而诗人离开了热闹,他转向艺术批评后从诗歌界消失了。喝酒时他告诉我,他还在写诗,我对他的作品充满了期待,他的助手发来一组诗,透露出圣洁的基督之光,我又从他的博客上看到了这首刚写下的诗,诗中的闪电之光,照亮了我此刻幽暗的心。神的教诲仿佛响在耳边,诗人带给我秋天的惊喜,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诗人,通过这首诗会重新唤起对岛子当年实验诗的回忆。

这首诗既简单又复杂,既是精神性的又是意象性的,既坚硬又柔软,既大胆又细腻。诗的结构整齐,内在的节奏像骑兵军追着意象行进,而婉转低回一唱三叹的写法造成了心碎神迷的阅读效果。好久没有读到这样的的诗了,意象中包含了乐感,乐感中包含了诗人之思。让我想到布鲁姆在《读诗的艺术》中所阐述的那样:“诗本质上是比喻性的语言,集中凝练故其形式兼具表现力和启示性。”诗人手握闪电,通过打入-打在-打进-打在-打进的反复递进,来敲打一枚坚硬的核桃。布鲁姆还这样解释:“比喻是对字面意义的一种偏离,而一首伟大的诗的形式自身就可以是一种修辞(转换)或比喻。”此诗很好地应证了布鲁姆的观点。诗在偏离中找到了进入的途径,核桃无疑是一种修辞或比喻,但诗中还是透露出生活的神迹:“走向教室的黑板”,“儿子啊,你在哪里?”这就是我要向读者介绍的一个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先锋诗人岛子,此刻他实验性的语言与神的呼喊交织在一起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