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瑟瑟:诗是坚硬的存在,在你靠近它时却消失
博物馆是什么?在诗面前,它就是诗本身,它坚硬地立在这里,完全是真实的存在,强大到令你“熟视无睹”,当你想向它靠近时,它却消失了,成了一片建筑工地。这就是这首诗的全部。简单,但深刻,好诗越来越简单。
李荣以不动声色的方式处理诗与现实的关系,他以不知情的姿态介入到历史与现实中间,在诗面前他扮演了一个不相干的行人,虽然“就在我家对面”,但与他无关。
短短四行,环环相扣,起笔平实,层层递进。诗穿着一件外衣,他终要去脱下它。
再读诗,博物馆是什么?在生活面前,它就是博物馆,是一栋建筑,李荣不撒谎,他实打实在写博物馆,我也到过诗中所写的省博物馆,并且一下就被其“不苟言笑”的外表震住了。在我的印象里博物馆这样的建筑是庄重的,有古树围绕,有绿瓦,有乌黑的外墙,透出神秘与久远。对于活着的人来说,它的神秘与久远是坚硬的事实。
如此看来,象征、写实与拆解都在。固有的意义在最后两行瓦解,博物馆“像一个坐在主席台上的中年人”,“当我想向它请教一些历史问题时/却发现它已经成了一片建筑工地”,写实退下,象征上来,拆解终结。
李荣写诗,看似随意道来,实则步步惊心,最后要找的意义不见了,转换成了另一个事实――一片建筑工地,原来的诗拆解了,一首新的诗来到你面前。
附诗:
省博物馆
李荣
省博物馆就在我家对面
它是一栋不苟言笑的建筑
像一个坐在主席台上的中年人
我每天经过它,却熟视无睹
最近,当我想向它请教一些历史问题时
却发现它已经成了一片建筑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