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雕刻时光三联店采访拍摄蒋一谈小说集《赫本啊赫本》发布会

标签:
采访拍摄蒋一谈小说集《赫本啊赫本》发布会 |
分类: 活动 |
主题:《赫本啊赫本》北京新书首发会
时间 :5.14.
地点:雕刻时光三联店(东城区美术馆东街三联书店2楼)
嘉宾:《赫本啊赫本》作者、著名作家 蒋一谈
《人民文学》主编、著名评论家 李敬泽
《人民文学》主编助理、著名作家 邱华栋
著名作家 北村
著名作家 李洱
新星出版社副总编 老愚
《赫本啊赫本》责编 高小茶
主持人:中国出版集团数字传媒公司总编辑 文坛
采访:CCTVIP电视读书频道总监 周瑟瑟
《赫本啊赫本》书评:四十二岁少年蒋一谈 | |
2011年05月18日 11:11:43
|
|
|
|
|
|
http://i3.cqnews.net/news/attachement/jpg/site82/2011-05-18/3941365760814304420.jpg 四十二岁少年蒋一谈 文:自由极光 蒋一谈在他四十二岁的今天,拿出这一本短篇小说的集子,在这个满满的长篇小说以及各类随笔的快速消费品时代,细读之下,不免觉得还是很有趣味的。 这本书由八个短篇组成,平静舒缓,是蒋一谈独特的况味。 在这个如此浮躁,一眼望去皆是人的年代,也大概只有一个过了不惑之年的男人,才能用如此平静舒缓克制的笔调,保有着一种近乎强大的自信,写出了这一个个形态上迥异陆离,实际在精神内涵上却是高度统一的故事。 在《伊斯特伍德的雕像》和《鲁迅的胡子》之后,蒋一谈在短篇小说创作上的野心,在这一本《赫本啊赫本》上,终于脉络清晰的彰显了出来。 在蒋一谈的这些短篇小说中,你不难发现他书写的是一种城市的孤独。人同人之间的无法交流,在他的小说中,有了一种淋漓尽致的阐述。他的短篇小说是“入世”的,他描绘的孤独,不是那种做作的遗世独立,彷佛要把自己封闭起来,自绝于人民的。而是“我”身处在这无法改变或逃离的生活中,但是始终沉默的保持着自己内心的清醒。这份“沉默的清醒”这个在这个矫揉造作的年代,也就显得尤为珍贵。 而这种“入世感”,存在于它小说的诸多细枝末节之中,你可以看到无数微小的生活细节,就在当下,就在你前一阵子或者前一秒钟的人生中。它绝佳的营造出了一种代入感,而这种代入感,令你更加容易进入小说之中,彷佛一个颇懂谈话技巧的陌生朋友,寥寥几句话,便迅速拉近同你的距离。这彷佛一种小说世界里的交际技巧,令你迅速的卸下防备之心,成为一个敞开胸怀的聆听者。而后在聆听的过程里,作者用文字同你产生一种心的互动。 这里提到蒋一谈的文字,也是很值得玩味的,它的文字特别且个人特质明显。简单而家常,是有“烟火气”的。这种“烟火气”的达到,看似简单,但在小说创作中,却是十分困难的。华丽且堆砌的文字看似华美,但实是最简单的。而蒋一谈的文字,却是需要“舍得”的,他需要从语言中锻造,萃取最平实精华的部分,看似云淡风轻,却直指人心。 彷佛一个武林高手,随手扯一条树枝便可做为武器。倚天剑屠龙刀虽好,但究其根本,境界却是不同的。况且,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毅力和幸运,可得到“神器”。一个弄不好,便贻笑大方了。蒋一谈的文字,则是舍去“武器”,回归到一种皆可信手拈来的本原。 蒋一谈不是一个天才,他是一个用积累写作的人。而且在这个快餐化的社会,他是把写作当回事,把短篇小说当做“玩意儿”在写的人。他不是为了生计而写作,不是为了拿奖而写作,单单只是手写我心,写一些自己想写的文字。在某种意义上,虽已过不惑,但在文学创作的世界里,他却像是一个老成的少年,沉默的追逐着自己想要的文字理想。 不辩解、不标榜,用作品说话,单这一点,便值得敬佩。 蒋一谈新作致敬赫本:我手写他心是写作的更高层面2011-05-10 16:58: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有0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作者蒋一谈:我手写他心是写作的更高层面
|





改编成电影绝对好看,绝对是国内目前没有的美而痛的片子。//@蒋一谈:写鲁迅的胡子,有人说我忽悠,写赫本啊赫本,有人说我作秀。短篇小说是激发写作者追寻无限叙事可能性的艺术形式——无创新,何必写?!鲁迅和赫本是公共精神财富,任何人都可以写。
@贝斯特踪迹:《赫本啊赫本》新书发布会上,作者 @蒋一谈 老师聊了短篇小说写作的创新问题。他在小说内容上将现实历史人物与当下国人现状相结合,在装置手法上将现实放入虚构,用虚构来碰撞现实,架构出了一种独特的写作形式。从赫本照片引出中越战争,从赫本身世延伸出中国父女情,将几个时空无缝对接,令人叹服。 原文转发(14)|原文评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