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泽:飘过天空的影子——读周瑟瑟的诗集《松树下》

(2009-11-07 17:43:26)
标签:

徐泽

周瑟瑟

松树下

评论

文化

分类: 评论

                 飘过天空的影子

                     ——读周瑟瑟的诗集《松树下》

 

                                徐泽

 

  大爱无声,于无声处听惊雷,好诗就象飞鸟飞过天空的影子,不留任何痕迹,又像一片羽毛或一丝微风,轻轻拂动你的心灵。然后像一根导火线,在灵魂深处爆炸,引起强烈的共鸣。

   我一直认为,只要能写诗,并且坚持写下去的人,大体上都能成为诗人。但能写出好诗的并不多见,写诗是靠天赋的,写出好诗的大多是天才诗人,像北岛、海子、小海等就是这类天才诗人。周瑟瑟无疑也是一个天才诗人,特别是拜读了他的诗集《松树下》,更能证明我的这种推断。每当读到周瑟瑟的诗,我感到眼前为之一亮,心灵为之一颤,像一颗流星划过漆黑的夜空,一个有自己风格的大诗人正向我们走来,我为中国诗坛能有这样一个真正的纯粹的诗人而高兴,也为我的兄弟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而骄傲。

  在广州时,我跟周瑟瑟曾见过几次面,也谈过诗,但那时大家都为生存而奔波,虽常有诗的种子萌芽,但总觉得要等到一个适合的时候才能出土。一晃十多年过去,今天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南京,我们只有南北相望了,但十多年不见,周瑟瑟真让人刮目相看,他不但炮制出《中国兄弟连》《苹果》《中关村的乌鸦》等有影响的小说和电视剧,还写出了那么多好诗,不得不让人惊叹。

  周瑟瑟的诗,大都也写故乡和亲情,但他是站在一个很高的角度重新审视自我,也重新审视这个变得陌生的世界,他的那些诗好像不食人间烟火,好像从天边飘来,每首诗都带着“仙”气和“灵”气,在一首《清明》里,我仿佛跟他回了一趟故乡,一同站在亲人的坟前,触摸诗化的人和大地:

 

 白云稀少,雨水充足

  一家人去上坟,好像真的见到了死去多年的亲人

 

  山上的新坟和旧坟挤在一起

  诉述着各自的委屈

 

  我寄住京城十年,祖上的坟墓

  远在湖南,堂兄代我添一锄新土

 

  湘阴湘西

  山都绿了

  ——《清明》

 

 

这首诗写了一个赤子对故土和亲人的思念,短短几行,写尽了人生的风雨,苦楚和无奈以及人世的苍桑,语气就像和亲人说话,但诗意却十分深远,特别是这首诗结尾的二行八个字,给人回味的无穷。

    生和死是一个循环,人生说穿了就是一个过程,周瑟瑟人到中年才深深感悟到人间的冷暖,世界的变迁:

 

    墓园多寂寞

    人生多热闹

   

  谁也逃不脱寂寞

  谁也逃不脱热闹

 

  墓园的新绿是祖上的恩德

  树木呆立两边

  白云倒悬山顶

 

  麻雀乱飞,赤色爪子可怜的骨骼

  站在墓碑上看起来让你心惊肉跳

 

            ——墓园

 

一只麻雀的爪子让你心惊肉跳,周瑟瑟的诗一下触摸到心灵深处,让墓园和树木呆立在两边,无处可逃,岁月的风轻拂白云倒悬的山顶,置身其中的人谁也逃不脱热闹与寂寞。这是一点就破的人生真谛。

    周瑟瑟的诗有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但这种乡土是经过诗人思考,在灵魂里净化,把中国融入世界的乡土,早已不是传统意识里的乡土,正因为周瑟瑟的诗有了思想和艺术上的重建,使乡土在诗人心中再也不是单纯温馨的炊烟,走着水牛,和坐在水牛背上吹着横笛的乡村少年,而定是一个满身伤痕,等待故乡抚慰的寂寞的心灵。

 

 来到人世太久,目的松弛

  故乡是一堆草木,异乡茫茫

  一阵风就可以吹走我们的骨架

  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都已淡忘

 死过的人时常与我在梦里握手

 偶有哭泣,泪水也是冷热无常

 ……

 在温酒里叙旧,清明在后山移动

 不省人事

         ——《春困》

 

   周瑟瑟在春天的诗笺上,用那支含情默默的笔沾着柔情的细雨,在大地上轮回,挥洒着他无尽的情思:

  

 细雨下在枯枝上

  它们起死回生,恍若一梦

 

  北方起风沙

  南方泥土有腥味

 

  细雨压一压就好了

  就像饥饿的孩子找到了乳头

 

 生死轮回

 细雨滋润

 

 正是清明前后

 春阳与细雨,各自轮流

 

周瑟瑟就是这样与细雨纠缠不休,让春情随着燕子在风里上下翻飞,我多想扛着农具,如扛着古老的兵器,在月光中走回他的故乡,听他叙说那些心灵的风声,如星光闪烁的河面浪花飞溅,那些美好的诗句如同天河洒落的珍珠:

……

我从江湖回来,一身酒气

唱着疲惫之歌,故乡啊不要生我的气

衰老的牛马瞪着双眼,我无言以对

 

我做错的事都在心里

溪水窃窃私语,她知道我有悔恨之情

故乡的风声擦着我疲惫的肉体

今夜我要在溪水里沐浴

 

看我这身肥肉,多么无奈

老妈妈呀儿子的心是您的

儿子的身也是您的

 

我听到寂静中故乡的对话

这个人怎么又回来了?

他不是迁走户籍吗?

他的妻儿都是外地人,他也是

 

但我要回来吃青菜,吃白米饭

我要坐在黄昏的土灶边,依偎在老妈的身边

让柴火照亮我疲惫的脸

——《疲惫之歌》

 

流浪在外的人,只有故乡能医治他的心灵伤痛,痛越深爱就越深,这一字字含着热泪的倾诉,让我这个心灵曾经历了无数创伤与沧桑的人,也不得不为之动情,对,人活着是忧闷的,沉积一冬的阴影等待阳光的洗浴,我终于在一片耀眼的菜花面前发现了这种久违的生活,也是春天的喜悦:

 

菜花开在后院,我心中喜悦

菜花悄悄开,我慢慢发觉

我正在变老,变得比少年时老

黄的花让我喜悦

白的花让我喜悦

紫的花让我喜悦

 

聒噪的虫子卷曲这肉身

它们与我一样内心充满了喜悦

后院的菜花仿佛年幼的少年

有的低着头 有的抬着头

 

我坐在书房里一天天变老

菜花来到我面前:邀我到后院与它们一起

低头

或者抬头

然后小声问我:喜悦吗你不喜悦吗?

我是喜悦的,因为我与你们在一起

——《菜花开》

 

从一朵菜花回到童年,回到离别了二十多年的故土,他愿和一朵卑微的菜花站在一起,同经风雨,同享大自然的春天和人间的喜悦。是的,谁不想在故乡老去,就像落叶飘到根的近旁。这种喜悦里也有凄苦,我仿佛看到周瑟瑟泪流满面的脸上,写的尽是人世的苦痛与沧桑。沉默往往更有力量,就像一条大河流去多少往事,早春的燕子也飞向了远方。

  当我们从远方回到故乡,人生就像一个轮回,我们又一起回到从前,让诗情燃烧的年华在岁月里埋葬,让我们用日渐苍老的手捧着一把泥土,在松树下静静地吟唱:

 

松树下,肉身衰老

散发山中老虎逃脱世事的味道

野兽沉默如我的亲人,我生气的父亲

进了深山

 

冬天多事,心中的怨气平静

进了深山,我的头颅在鸟声中清洗了三遍

在松树下裸体,做爱的念头早就没有了

做人的念头也淡了

 

清风的教诲,松树的恩情

我不可能全部领悟,但我发现我的须发全白

痛楚没有了。只有,只有爱的浮云

在山谷呜呜奔跑

好像我是个负心郎,人世的不孝之子

——《松树下》

 

周瑟瑟是一个怀抱着鲜花走在细雨里的诗人,他忧郁的性格常常让他悲喜无常。但不管是悲是喜,他真性地吟唱,都让我们看到一个清纯真挚的赤子之心!

  周瑟瑟从1985年开始写诗,到如今整整二十五年了,他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缪斯,诗歌女神也同样给了他真情的回报。

  不经风雨,难得彩虹,周瑟瑟的这些诗正是经过岁月风雨的洗涤,才闪烁着今天这样迷人的光彩!像春天的种子绿遍大地,蔚成诗坛的一片风景。

  从“五四”以来现代诗的开创者李金发、徐志摩、戴望舒、北岛、顾城等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到今天的诗人周瑟瑟,毫不怀疑地说,周瑟瑟的诗对中国的诗歌的贡献也是巨大的,他为中国新诗走向世界提供了最好的蓝本。我一直认为,中国诗歌首先是本土的,然后才是世界的,周瑟瑟的诗融合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在此基础上开拓创新,形成了自我独特的风格,进入一个人性的,佛性的,诗性的空间,他的诗是写给当代的,也是写给未来的,为我们下一代专门从事诗歌创作研究的人们提供了最好的根据。

  周瑟瑟人到中年;又有数十年在外闯荡的经历,且又一直热恋着诗歌,我相信有了周瑟瑟的诗,中华诗歌的薪火传呈就有了可靠的人选,而周瑟瑟凭着他一卷厚重的《松树下》,就是一文不文,两袖清风,也能成为当今中国最优秀的诗人。周瑟瑟,一路走好。兄弟,我会在一棵松树下等你,看风云变幻的天空云卷云舒,欣赏品味你的无限风光。

                             2009年11月6日写于南京 

诗人简介:

    徐泽,江苏海安人,毕业于北京鲁迅文学院,曾创办苏中诗歌学会,主编《青年诗作》。主要写诗,兼写散文、小说、评论。在《诗刊》《十月》《中国作家》《人民日报》《文学报》等一百多家报刊发表作品,著有《请与我同行》《怀念家园》《风中的小鸟》等诗文集,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现居南京。

徐泽:飘过天空的影子——读周瑟瑟的诗集《松树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