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一届汉语诗歌双年十佳颁奖典礼在武汉召开

(2008-07-21 09:37:55)
标签:

汉语诗歌

双年十佳

颁奖典礼

文化

分类: 新闻

 

第一届汉语诗歌双年十佳颁奖典礼

 

    “汉语诗歌双年十佳”的评选与颁奖是《芳草》文学杂志继“汉语文学女评委大奖”之后的又一重要文学活动。

     2008年,展“汉语神韵、华文风骨”旗帜、锐意进取的《芳草》文学杂志再亮文学新风景:特邀十位著名文学批评家等,举荐国内2006—2007年度有代表性的十位中青年实力诗人,将被荐者作品在第一期上以专辑形式隆重推出,同时配以十位推荐者的相关评论等,为热闹非凡的中国诗坛献唱春之新声、注入了活力,也继“批评家传”“中国经验”等栏目之后为文学期刊内涵之深度发掘开辟了新路。由此,产生了由《芳草》文学杂志独家举办、每两年举行一次的“汉语诗歌双年十佳”评选活动。

第一届汉语诗歌双年十佳诗人及其作品的推选评委分别是(排名不分先后):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於可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清华,河北师范大学教授陈超,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洪治纲,文学评论家汪政,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有顺,《人民文学》前任主编韩作荣,《文学报》理论部主任朱小如,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何言宏,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钱文亮。

    第一届汉语诗歌双年十佳的获奖者分别是(排名不分先后):林雪、臧棣、鲁若迪基、杨克、寒烟、车延高、杨晓民、小海、姜涛、郑小琼。

    本届汉语诗歌双年十佳评奖的特色为:推荐者来自文学领域各层面,包括文学批评家、诗评家、诗人、文学期刊主编、高校教授、资深媒体文学工作者等,而不仅仅是诗坛从业者,多维、多向度、专业的推荐眼光决定了本届汉语诗歌双年十佳获奖者们极具典型性、代表性。比如:既有“他们”创始人及代表诗人的小海、曾断言“诗歌死了”的诗人杨晓民,也有刚获鲁迅文学奖的女诗人林雪、近年活跃非凡的自由写作者寒烟,还有既做公仆也当诗人的车延高、以“铁”为意象的打工诗人郑小琼……他(她)们多为六十年代生人——正迈向圆熟的年轻、特色彰显的实力,正是本届汉语诗歌双年十佳的特色和亮点。“汉语诗歌双年十家”专辑在《芳草》文学2008年第1期出刊之初就反响热烈,获得过文学界、纸媒、网络的好评。毫无疑问,此次颁奖活动必将成为2008年度国内文学界、诗坛的又一次重要文学行动。

    本届颁奖典礼于2008年7月19日上午在武汉市文联大楼内主持。参加本次活动的省市领导、省内外的评论家、诗人、教授共40多人。先是气氛活跃的有关“好诗的标准”的研讨,接着是庄严隆重的颁奖典礼。活动得到了湖北省委宣传部、武汉市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连生等多位省市领导莅临现场给获奖诗人颁奖。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汉桥作了重要讲话,他说,“在某种程度上,(今天的颁奖活动)也使我们的诗歌评奖的标准获得了某种标高……‘汉语诗歌双年十佳’的诗歌作品不但在出刊之初就受到文学界诗歌界的肯定和赞扬,今天同样也得到了在座的专家们的共同肯定,这说明这些诗歌作品毫无疑问是符合‘诗艺精湛,有震撼力,经得起品评与时间考验’等好诗标准的优秀作品。同时也说明,汉语诗歌双年十佳的评选与颁奖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一届汉语诗歌双年十佳

授 奖 词

 

林雪授奖词:

       林雪的诗歌有一种现代意识,那是从西方诗歌大师的作品和中国优秀诗歌中吸收的营养。但那不是生吞活剥式的模仿,而是彻底消化后的吸收并有自己的体悟和创造。她的诗歌是一种本真的语言,重要的不是语言表层的法则和结构,而是语言背后所蕴含的精神能量。这是一种重经验的写作,即重经历和体验,让历史和现实生存深入内心、和个人的体悟融于一体,形成独有的林雪诗歌图景。

 

臧棣授奖词:

       臧棣是一个对存在有着个人化想象力的诗歌从业者。他的诗歌中包含着都市生命经验和都市生活细节。他特别善于和惯于将自然(物象的)人工化,将环境物品化,将世界装饰化,同时还融合了神话、童话、或寓言化的手法,创造出美不胜收的绝妙意象和比喻,有一种不可思议的美。在这种新的诗歌技艺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举重若轻的现代智慧与自信,一种深入都市生活肌理的耐心和活力,更为重要的是,一种对周遭事物的孩童般的掩饰不住的好奇心,在对事物不断变换的命名活动中乐此不疲,尽情享受着语言的“发明”所带来的无限乐趣。

 

鲁若迪基授奖词:

       鲁若迪基以他的简明和朴素,写出了一个宽阔、沉静的“我”。他的诗最大的特色是有“我”。有“我”就有性情,而性情的真实流露,正是诗歌获得生命力的核心秘密之一。面对沉重的历史,鲁若迪基没有简单地陷入批判的泥淖,而更多的是用人性的细节,说出历史背后那无法言说的感伤。他的诗是简明的、朴素的,也是在生活的现场有感而发的,尤其是在他面对故土和亲人时,他作为诗人的天真性情就清晰可见。在崇尚复杂和知识的年代,他的天真、简明和有感而发足以让我们折服与感叹。

 

杨克授奖词:

       杨克的诗歌以其率性的言辞,为现代都市中的灵魂游走进行了一种祭奠性的表达。他对现代都市生存境域的执著表现,是对那些被赋予了各种文明符号的“城市生理结构”的展示,在某种程度上说,意味着一种新美学的建构,即,对一种物质文明背后的错位性体验和思考。他的诗歌所呈现出主体意识,是对历史进行的深度发问,以便在更高的精神层面上传达诗人内心的思想和情感。在柔软的情感质地中追求纯粹且智慧的心灵世界。

 

寒烟授奖词:

       寒烟是一个用生命写作的诗人,她以坚韧的语言与思的方式,决心不朽的勇敢与狂想不羁的气质,傲视着这消费时代小市民的尘埃,穿越这城市貌似强大的虚弱和以繁华装饰起来的荒凉,多么的平静而又令人心惊。她娴熟的技艺闪电般无须修改的锐利,洗尽铅华的语言表达,还有近于无可挑剔的精确,都是来源于对生命的剥茧抽丝般的自我体味和处理,这里有着天路里程的性质,圣徒的艰苦卓绝,也是自我的血与肉被思的刀锋划开的景致。

 

车延高授奖词:

       车延高具有一种漫长岁月中孤寂但又十分坚定的诗歌创作形象。在生活中去寻找和发现诗歌的灵感抒写诚挚的诗篇。在想象中去追求一种浪漫和张力,又在挖掘现实中寻找一种深刻和细腻,使诗在虚和实之间行走。用反朴归真的方式去抓住现实中最细致、入微、最能打动人的情感。“带着微笑去哭,又含着眼泪去笑”保持一种成熟人生姿态,真正做到在人的内心深处蕴藏着一种“诗意的栖息”。

 

杨晓民授奖词:

       杨晓民是一位坚定地抗拒异化的诗人。在物欲的满足,文化的盛宴里,杨晓民的诗却为我们保存了许多久违了的记忆和感觉。他把对自然的感受、童年的记忆和爱的经验,都看作人的存在的一种感性显现的时候,他必然要对这种感性的异化,充满疑惑和憎恶。他不断地抗拒感觉和生命的异化,因而同时也抗拒诗歌本身的异化所作的努力。

 

小海授奖词:

        小海的抒情短章所透出的温情,让人有久别重逢之感。叙事性作品中对于记忆的打捞,对场景的定格,对表情的抓拍,让我们快乐而又忧伤。他的诗歌毫无顾忌地让一些日常事物与概念嵌入诗歌,依然保持简练与朴素的底色,但是,戏剧性、炫色、意象与隐喻却又使许多作品产生着奇异。

 

姜涛授奖词:

       姜涛在松散的诗节中,加入“个人经验”似的写作,让诗中那个苦闷的自我,有一种虚构的面具效果。他诗歌的趣味在于浊重中加入一丝轻逸,在“举重若轻”之间游刃有余;在反讽、缠绕的语气之外,寻找一种相对直接,但更为复杂的表达;在惯于书写的个人生活挫败经验之外,结合着更开阔的现实或超现实视角。

 

郑小琼授奖词:

       郑小琼是一个有勇气见证现实世界中的真相的写作者,一个善于把握活在真实的现实世界中人的内心的诗人,一个坚定的以“铁”为意象并保持着打工生活的疼痛感诗人。她的诗歌是一种现实世界的记录,是内在心灵的展现,是来自灵与肉的真实体验。她的诗歌意境开阔,更具生命力,它关乎着人类的生存、自由、独立意识的大主题、大情怀。

  第一届汉语诗歌双年十佳颁奖典礼在武汉召开

 

     第一届汉语诗歌双年十佳颁奖典礼在武汉召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