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二届宇龙诗歌奖在中国人民大学颁布

(2008-05-09 10:27:24)
标签:

宇龙诗歌奖

文化

分类: 照片

 第二届宇龙诗歌奖在中国人民大学颁布

  4月26日-27日,“全球语境下的中国当代诗歌学术研讨会”在人大召开。同时第二届宇龙诗歌奖在人大颁布。

  这是我拍摄的部分图片,会陆续发上来。转载的朋友注意随后还会有新图片加上来。

     第二届宇龙诗歌奖在中国人民大学颁布

  第二届宇龙诗歌奖获得者山东女诗人寒烟(左一)、湖北诗人李以亮(左二)、广西诗人刘春(右一)与宇龙诗歌奖评委、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诗人王家新(右二)、宇龙爱人刘农菊女士(右三)、美国诗人George O’Connell (乔直)(左三),以及美国《亚特兰大评论》主编Dan Veach(后排)在人大合影。

     第二届宇龙诗歌奖在中国人民大学颁布

   第二届宇龙诗歌奖获得者广西诗人刘春(左一)、湖北诗人李以亮(左二)、山东女诗人寒烟(左三)、与宇龙诗歌奖评委、著名诗歌评论家、作家出版社编审唐晓渡(右二)、宇龙诗歌奖评委、著名诗歌评论家、北师大博导张清华(右一),以及宇龙爱人刘龙菊女士在人大合影。

 

 

     第二届(2007年度)宇龙诗歌奖在北京颁布,山东女诗人寒烟、湖北诗人李以亮、广西诗人刘春获奖。
   在“宇龙诗歌奖”评委会所宣布的授奖辞中,寒烟“作为一位富有理想精神和自身心灵法则的诗人,一直默默坚守在她的语言的最深处,以她呕心沥血、富有难度的写作,为当代诗歌奉献了感人至深的文本。她的诗,是生命的实践、人格的见证。在一个混乱的时代,她有着自己伟大的艺术榜样。来自俄罗斯诗歌的精神激励,同她个人的道义热忱、生命激情汇合为深邃而丰饶的写作背景与灵感源泉,生成为她特有的钻石般孤绝而坚韧的美学品质”。李以亮“以抒情而克制的叙事揭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悲剧性,并确立起一种审慎而警觉的诗性伦理态度,从而唤醒我们对生命中精神缺失和不可摧毁之物的关注。李以亮还以对波兰诗歌持久而出色的翻译,为汉语诗歌的写作注入了一种东欧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让我们领略到在坚硬干燥的物质世界中镌刻真理的勇气和耐力”。刘春的创作“始终保持了他对诗歌的谦卑、敏感和真诚,他的诗日益贴近他自己的生活,由技艺的练习转向对内心的发掘和呈现;”“他的诗歌批评文集《朦胧诗之后:1986——2007中国诗坛地图》,不仅显示出他对诗歌现场的持续关注,更体现了一种独立的批评品格和独到、睿智的诗歌眼光”。
  “宇龙诗歌奖”是经诗人宇龙遗孀刘龙菊女士提议并出资,在诗歌界人士和宇龙生前诗友支持下设立的一个独立的民间诗歌奖项。它旨在推动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奖励那些坚持严肃、独立的诗歌创作,取得了相当的诗歌成就、并具有创作发展前景的中青年优秀诗人。宇龙诗歌奖评委会由著名诗人、评论家王家新、程光炜、唐晓渡、吴思敬、张清华、余笑忠、夏可君、周瑟瑟组成,每年在全国范围内推选获奖诗人,每年奖励三名优秀诗人。首届(2006年)宇龙诗歌奖授予山东女诗人宇向、湖北诗人李建春、安徽诗人杨键,并于当年12月份在北京举办了隆重的颁奖仪式和朗诵活动。
   
附:

        (一)第二届宇龙诗歌奖授奖辞
          ——“宇龙诗歌奖”评委会

            授奖辞(一)

  本年度宇龙诗歌奖授予诗人寒烟,作为一位富有理想精神和自身心灵法则的诗人,寒烟一直默默坚守在她的语言的最深处,以她呕心沥血、富有难度的写作,为当代诗歌奉献了感人至深的文本。她的诗,是生命的实践、人格的见证。在一个混乱的时代,她有着自己伟大的艺术榜样。来自俄罗斯诗歌的精神激励,同她个人的道义热忱、生命激情汇合为深邃而丰饶的写作背景与灵感源泉,生成为她特有的钻石般孤绝而坚韧的美学品质。她的诗因而具有了她同时代、同性别诗人少见的精神深度、充沛的情感力量和苍凉而感人的意境。在她的诗中,精神阵痛与语言的历炼相互生成,向我们提示着一种真正的诗的难度。
 

            授奖辞(二)

  本年度宇龙诗歌奖授予诗人刘春,多年以来,刘春的创作始终保持了他对诗歌的谦卑、敏感和真诚,他的诗日益贴近他自己的生活,由技艺的练习转向对内心的发掘和呈现,并体现出一种优秀的在时下已属难得的诗歌品质。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诗歌批评文集《朦胧诗之后:1986——2007中国诗坛地图》,不仅显示出他对诗歌现场的持续关注,更体现了一种独立的批评品格和独到、睿智的诗歌眼光。
 
            授奖辞(三)

  本年度宇龙诗歌奖授予诗人李以亮,李以亮的诗歌以抒情而克制的叙事揭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悲剧性,并确立起一种审慎而警觉的诗性伦理态度,从而唤醒我们对生命中精神缺失和不可摧毁之物的关注。李以亮还以对波兰诗歌持久而出色的翻译,为汉语诗歌的写作注入了一种东欧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让我们领略到在坚硬干燥的物质世界中镌刻真理的勇气和耐力。

         (二)三位获奖诗人的获奖感言

             获奖感言
                   寒烟

  某些信息,有时会连接不同的时空。得知获得“宇龙诗歌奖”的傍晚,冥冥之中,一抹热情、诚挚的身影,牵聚着我的目光,带我穿过街市,回到自己的小屋,回到2005年岁末一个深夜的生命现场之中。黑色封皮的《宇龙诗选》就在书架上,但我没有重新把她打开——“我必须谨慎地转一个弯/避开这一个或那一个匆匆的人”……

  “睡眠在持续/黑夜在挖掘死者的眼睛”……
  “飞机的恐惧劫持了飞机,以及/下一个世纪的安宁”……

  此刻,那个寒冷的冬夜第一次阅读《宇龙诗选》时的所有感受、体验与自责,都更加清晰,也更加深刻了。
  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我没有早一点儿读到这些诗行?我内心的敬意,为什么不是涌现在一个同时代的重要诗人生前,而是在他去世之后?为什么我们总是“相遇”得太迟,被遮蔽得太多?我们还有多少太迟的遗憾,还有多少生命、历史、现实被遮蔽得喘不过气来的错失?我们怎么会生活成这个样子的?它的后果又将如何?
  我又想起了巴乌斯托夫斯基那段痛心疾首地感慨:一些微不足道的书籍都被当成是杰作……而优秀的作品却被束之高阁,直到写出这些作品的25年后才重见天日,这种损失是无法弥补的。假如像普拉东诺夫和布尔加科夫这些作家的优秀作品,写完后就能与读者见面的话,那么,我们所有人的思想就会比现在不知要丰富多少倍了。
  感谢宇龙,感谢他给予我的这样的怀念、引领和启迪。
  感谢诗歌,让我触摸来自生存根系的独立和尊严,以及词语汁液漫溢的恣意、变幻、奥秘和蓬勃。
  感谢我有幸结识的那些温暖、宽厚的心灵。他们的关注,他们不求回报的付出和批评,呵护与激励,使我在一个浮躁的年代能够宁静,充满敬重,并以绵长的感动,警醒着我书写品质的提升。


              获奖感言
                   刘春    

  也许很多朋友不会相信,此前我只到过一次北京。尽管我曾梦想过到首都发展,但在去年11月以后,这个念头有所松动——北京太大,大得让我紧张。有一个下午我和山东诗人江非打车去赶一个饭局,一个半小时才赶到目的地。在我生活的小城,花一个半小时可以回一趟老家了。    
  说到北京,我就想起了我的写作。也许,我梦想中的诗歌就像广袤的北京,让人迷恋、敬畏,有些无所适从,面对她时你才知道你的小。如同我认为自己不适合生活在北京一样,我也一直没有写出伟大的震撼人心的诗歌。因此,得知自己获得了第二届宇龙诗歌奖,我更多的是平静而不是高兴。在我看来,宇龙不仅是一个优秀的诗人,而且是一个大写的人,足以与我前面所说的广阔的北京、伟大的诗歌相并列。那么,我写出了与宇龙那样的诗歌了吗?我配获得以“宇龙”来命名的诗歌奖吗?
  关于诗歌,我曾经说得太多,后来发现基本上是废话。年轻时追求语言的优美,意象的新奇,技巧的变化,年长后才知道如果没有“思想”做底衬,一切都是水月镜花。正如培根所说的,造房子首先为的是居住,而不仅仅是为了供人观赏。时下所流行的诗歌写作却正好相反,或者是言辞的炫耀,或者是荷尔蒙的卖弄,竟也能赢来一片掌声。我怀疑这种写作的有效性和掌声的真实性。虽然我的诗歌写作经历过曲折的过程,但我却不想将我心目中的诗歌等同于这类“将米粒扔进针眼”的技艺。 
  就说这些。感谢宇龙诗歌奖评委会,感谢刘龙菊女士,感谢诗歌。
  

 

                            获奖感言

                                           李以亮

 

    我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贫穷和充满歧视的环境里,这使我无法简单地对人生满怀热烈的看法;等到我有了自立的能力,来到大城市生活,却又真切地发现,借用扎加耶夫斯基的诗说:“诗歌召唤我们来到高处,但低的一切同样富于雄辩。”谁没领教写诗在今天所特有的那种荒谬成分呢?然而,正如希姆博尔斯卡在一首名为《可能性》的诗中所说:“我喜欢写诗的荒谬甚于不写诗的荒谬。”

    人生在世,特别是在告别了短暂的青春之后,我时时自问的是:“你活出来了没有呢?”我不能肯定,但这是我所向往的一种境界。眼下,它于我意味着:看透而不看穿、自信而不自负、有所为有所不为或者知其不可为而为……这样说,如果我此刻再自问一遍,“你活出来了没有呢?”那么回答则不仅是“不能肯定”,几乎就是“否定”了。为此,我时常生活于一种惶恐之中,一种急迫之中,一种近似于悲哀的压抑之中。

    抛开人生种种大的、小的虚荣,我越来越感觉到,我所期望于自己的,只是借助诗歌能够活出来。作为一个身陷诗歌二十余年的人,读诗也好,写诗也好,译诗也好,诗歌,于我而言,不能不是一种精神的光芒,一种提升的力量。不隐晦地说,我正在日益强烈地感受到这种光芒和力量。它使我越来越接近我所谓的“活出来了”的境界,越来越使我清醒而不失热情,使我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使我懂得看重什么轻视什么,等等等等。为此,我内心时常又充满幸福和感激之情。

    谨以诗歌之名,感谢刘龙菊女士,感谢宇龙诗歌奖评委会。

 


                (三)奖获奖诗人简介及作品选

                            寒烟简介

  寒烟, 女,生于1969年。曾在《诗刊》、《星星》、《上海文学》、《世界文学》、《当代世界文学》(美国"英文)等报刊发表诗歌、随笔,多次入选国内各种诗歌选本,部分诗作被译成英语、法语,在国外发表。著有诗集《截面与回声》。现居济南,自由写作者。


寒烟诗选


《秋天的地址》

我要去暮年的山坡上等你

我们已近得无法再近
两颗心,几乎要透过薄薄的肉身
相互搂抱在一起

你那颗被虚无劫持过的心啊
深眼窝像寺庙里的一对空碗
静静地吸附我的激烈
我终于明白飘临大地的落叶
为何都有被岁月说服的安静表情
而那棵举起告别之手的枞树
注定要高出众树
高过自身——

虚无,就这样来到我的唇上
 

《回来的伙伴》


 受雇于记忆的严厉:血的精确性
 一只带着箭镞逃离的猎物
 会回来,把箭镞还给猎人 

 在日晷的森林里,我只等你
 我们:张开的弓的两端的自由
 为猎人送葬 


《白 发》

冰山的一角露出来了
让我用双手抱紧脑袋
这巨大,漂浮的门槛

当我抬头,但愿这光芒
不会把任何人灼伤

我的冒着浓烟的青春,一路奔逃
谁能想象光的宝座
竟是由这灰烬奠基!
我受不了来自别处的暗示:
那边有人咳嗽一声
我手中的杯子就轻轻震裂……

在黑夜的尽头,我揉着红肿的眼窝
看客人一个个起身离去
无论敌手还是朋友,都不能
把这最后的灯油熬干……
 

《头顶的铁砧在唱》

头顶的铁砧在唱 
早于清晨的第一道光
头顶的铁砧在唱 
晚于夜晚的最后一个哈欠 

从早到晚,它在唱 
它在唱…… 
厄运,在我身上确立它的教义:
从泪水中抽取每天所需的盐 

是谁把它放在我的头顶 
是谁给了我这样一颗坚硬的心 
(只要对自己怜悯一分钟 
生活就再也无法继续下去) 

敲吧,打吧 
我的兄弟,我的仇人 
把你的愤怒再加深一点 

《多余的…… 

这是多余的,这是峰峦 
弯腰的深度  

你在人群中躬身前行:一只 
打上记号的羔羊! 
是什么使你与他们的身世迥然不同? 
是什么把你从欢乐中永久驱逐?
 
年复一年,疼痛的骨刺 
将把所有的石板路磨平 
燧石也会把岁月的双眼蚀穿 
但你仍然无法交出那多余的  

那压舱物。
  

              刘春简介

  刘春,70年代初生于广西荔浦。1991年开始发表诗歌和文论作品。作品入选过近百种诗歌和散文选本。著有诗集《运草车穿过城市》、随笔集《让时间说话》,诗学专著《朦胧诗以后》等多部。现居桂林。

刘春的诗

 
   灯心草 
         ——献给顾准(1915—1974) 

上天给它一个倔强的名字,坎坷的道路 
因此展开—— 
它必须弯着腰身,必须承受暴雨、烈日 
冰雪。必须永远站着 
摇曳着的叶片,如灯影下的白发 

没有什么比它更孤单,没有什么 
比它更沉默,眼睛倔强地燃烧 
它在等候什么?恩典、死亡,还是一份 
永不到达的承诺? 
风拂过,它晃了一晃,又直起身子 

或许它是在冒险,在做实验—— 
一个细小的生物,能否支配自己的意志 
比如不因风摇摆是否会招来横祸 
比如一个世人眼里的弱者,能够背负 
比自身重多少倍的石头 

在另一个省份,我还看到它的一个兄弟 
与芦苇相伴 
芦苇头颅高昂,它匍匐在地 
但这是表象,是它独特的感恩方式 
大风吹过,遍地光秃秃的苇杆 

一个诗人在它面前看到了内心的软弱 
他对现实思虑过多,直不起腰杆 
他冷漠,对周围的事物无动于衷 
他的诗篇传递了爱和赞美 
但还远远不够 

毕竟是一株草:一个老迈的长者 
他的皮肤会萎缩,头发凋落、手足乏力 
大地发出遥远的回声 
那是夕阳在召唤晚归的星辰 
那是另一种梦想和人生 


我写下的都是卑微的事物  
 
我写下的都是卑微的事物
青草,黄花,在黑夜里飞起的纸片
冬天的最后一滴雪……
我写下它们,表情平静,心中却无限感伤——
那一年,我写下“青草”
邻家的少女远嫁到了广东
我写下“黄花”
秋风送来楼上老妇人咳嗽的声音
而有人看到我笔下的纸片,就哭了
或许他想起了失散已久的亲人
或许他的命运比纸片更惯于漂泊
在这座小小的城市
我这个新闻单位卑微的小职员
干着最普通的工作
却见过太过注定要被忽略的事
比如今天,一个长得很像我父亲的老人
冲进我的办公室
起初他茫然四顾,然后开始哭泣
后来自然而然地跪了下去
他穿得太少了,同事赶紧去调高空调的温度
在那一瞬,我的眼睛被热风击中
冬天最后的那一滴雪
就从眼角流淌出来
 

生活,或者葵花 

我认识这事物,它的绿色躯干 
它在风中摇摆的青青叶片 
(那是它一生中最美的琴音) 
我认识阳光下谦卑下垂的淡黄头颅 
雨中落下的棕色鬓发 
我认识镰刀背后无辜的眼睛 
默默流下的白色泪水 
(这让我一看到磕瓜子的女人就反胃) 
在深秋,我认识孩子们 
用来生火取暖的灰暗的干柴 
那烟雾熏得路人眼角酸涩 
当我终于爱上爱磕瓜子的女人 
结婚、生子,有做不完的家务 
我认识它的黑色外套,或许里面 
包裹着某些秘密 
但我已提不起兴致 


早晨的朗诵

朗诵和听故事,是她每日的功课,
她捧起书,你能感到清晨是属于她的;
她说:“春天来了,河流涨水,百花盛开。”
你的心开始柔软,眼前升起花园。
而黄昏将出现小白兔和小羊羔,
或者无数只小蝌蚪。她的要求很低——
小白兔在冬天不能被冻着,
小羊羔不会被大灰狼吃掉,
小蝌蚪找到了她们的妈妈。
我一度认为,这样的生活单纯而美好,
而走出家门之后,我就改变了想法,
就会戴上面具,不由自主地俯向尘埃。
 
    

            李以亮简介

  李以亮,1966年7月出生于湖北应城农村,因家庭出身问题,成长过程中一直颇受歧视。1984年考入宜昌师范专科学校英语专业,1987年毕业分配至湖北省邮电学校任英语教师,2001年改行至武汉市电信局工作至今。高中时期开始学习诗歌写作。大学期间与大学同学结过诗社办过刊物,1986年后开始发表诗作。1998年尝试过翻译和文学随笔、论文写作。2004年春与张执浩、余笑忠等诗人创办平行文学网。译著有《波兰现代诗歌选》(自费印刷)。


李以亮的诗及译诗

 
燕子

轻盈的,可爱的,吉利的
甚至是美的

也是势利的

在我短暂的童年
我只见过一次
燕子往我家屋梁上衔泥
终于,半途而废


8月19日,失眠记
 
文字,乃至文学的催眠术,再次失效。
我有心事,但不值一提。
我写着长信,其实我什么也没有写。
我适应了光明又适应了黑暗。
骤然开灯,
我的眼里流出了液体,但不是泪。
多么奇妙啊,一个人不只是一个人。
但你是谁?我不认为昨天的记忆
和一个梦相同。
可这是可能的吗?消失的是你
反复到来的也是你……


我从梦中醒来

我从梦中醒来,在我睡着时,
午夜的幽灵,造访了我的空屋。
我对着天花板,独享东半球宁静的黎明。
我记得昨天,我为我的孩子释读《论语"为政》篇: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美妙的
秩序
瞬时,打动了我。


肩周炎

早年我学会了换肩:当扁担压痛了右边
一个闪身,全副重量就转移到了左边
而我早已远离了稼穑
压痛我肩膀的不再是叫做扁担的东西

如今我重新开始认识肉体:
这浑浊之眼,被欲望玷污
这孤独心脏,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这该死的肩周炎,难以翻身,翻身必令我龇牙咧嘴


大海遥远
 
大海遥远,日夜吞吐着
它无以匹敌的自净力 

唉,多少生活的垃圾,未得掩埋
空气污浊,连清晨都无以幸免

我来到长江上
我顺流而下,我吐着长气

到处都是被拘役的苦人
连江水也被捆在两岸之间

且让我顺流而下,随江鸥翻飞
且让我爱上那洁白的羽毛,爱上

她们寻偶时的叫喊,——我随她们一起叫喊
我的叫喊是无声的


故人

停杯投箸间,说起故人,他们早早
退出了这个世界:某某,车祸;
某某,罹患肝癌;某某,却是自己动手……
不胜唏嘘。沉默。时间还将改写这些记录。
故人已经离开但——并未消失,
在一面巨大的镜子里,我们互相审视。
 

旗帜
亚当"扎加耶夫斯基

早晨,我醒来,我试着
用望远镜查看
在我的城市上空,飘着什么旗帜
黑白,还是如恐惧一样的灰色
或者我的城市已被征服
或者它仍在防卫或者乞求着
征服者的理解,或者
几秒钟的遗忘后,穿上
丧服,或者我自己也许是
一面旗帜只是不可见
一如我看不见我的心


闪电
亚当"扎加耶夫斯基

我们活着,所知甚少因而渴求
知识。像植物一样,它们朝向阳光
生长,而我们寻求正义
而我们只是在植物里找到了它,
在栗树的叶子里,跟遗忘
一样巨大,在轻轻摇晃
无所承诺的羊齿草丛。
在沉寂里。在音乐里。在一首诗里。我们寻求
正义,将它和美混为一体。
情感被严格的法律控制。
我们朝残忍
和厌倦背过身去。没有办法,我们十分
清楚,唯有只言片语,讲一个
完整的句子这样的事于我们也是
奇谈。多么容易就能恨上
一个警察呵。甚至他的脸对于我们
也是制服的一部分。别人的错误
太容易发现。在一个大热天,河流
倒映出山峦,云彩。其时,生活
像只气球一样完满当它继续。
云杉树笔直静立,树阴
和寂静的海洋一样深。
绿眼睛,你湿润的皮肤,
我的小蜥蜴。在夜里,无声的闪电
在天上。那是别人的思想
烧尽了平安。有人必须
匆匆打起包裹,走向远处,
不论东或西,画出
一条逃亡的路线。


不要让澄明的时刻消散
  亚当"扎加耶夫斯基

不要让澄明的时刻消散
让弥散的思绪在寂静中持续
尽管纸页似已写满而火焰摇曳
我们还没有达到我们的高度
知识好象智慧的牙齿生长缓慢
人的身高
依然仅及门楣

远远的,一首歌和喇叭
欢快的声音如一只猫移近
消逝的,并没有落入虚无
司炉工仍在朝火上添碳
不要让澄明的时刻消散
于某种坚硬干燥的物质
你必须镌刻真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