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诗歌的引领下归来

(2008-02-19 22:18:29)
标签:

诗歌

归来

文化

   

在诗歌的引领下归来

     2006年6月20日晚在北京马甸白杨淀渔村,段华、姜红伟、汤松波、景旭峰、小糊涂、王梦、朱鹰、党争、洪烛、凌力、周瑟瑟等朋友聚会,共商编辑《回忆80年代诗歌岁月》一书 
           
              在诗歌的引领下归来

 

                                                ●汤松波

 

    少年的梦总能飞翔。

    二十多年前,我从一个十几岁的懵懂少年,就着故乡贫瘠的月色,搭乘一路狂欢的马蹄声,走出大山,走出母亲滚烫的叮咛,在潇湘之滨神秘的诗歌怀抱里,收获着1980年代诗歌兄弟姐妹的真挚友谊,享受着青春诗心喷发的创作快感。

    往事如昨。踏着“鼠不清”的鞭炮声,蓦然回首,数不清的记忆和慨叹纷涌心头。今夜,无法入眠。

    2006年夏,因诗人姜红伟在大兴安岭发出“寻找诗歌史上的失踪者”的呼喊,曾经活跃在八十年代中学校园诗坛的诗人们纷纷响应,纷纷“串联”,我和姜红伟、马萧萧、江熙、洪烛、邱华栋、毛梦溪、吴茂盛、荷洁、周瑟瑟、左春和、叶匡政、师永刚、南岛、雷霆等也以不同形式多次聚会。热闹非凡的同时,诗人洪烛针对这一“史无前例”的现象,提出了诗人和诗歌“归来”的概念……

    二十多年,弹指一挥间。面对生活,虽然最终我们大部分人都被多色的生活和解,激情的追求逐渐被生活的琐碎打磨平淡,我们生活的中心不再围绕着诗歌旋转,但总有一股挥之不去的情结环绕心底,那就是诗!是她无需相约,与生俱来且本质相通的良知、善念和无与伦比的纯美,为我们的心灵安置了一隅安逸、隐秘的净土,给了我们心灵的慰籍、力量的源泉,甚至重新被激活而奋起。

    岁月无法复制,记忆却可以随意删除和保存。每一条道路都是生活,但并不是生活本身构成了全部的生活。那时的我们,为了生存,各奔西东,彼此间失去了联系。现在看来,不管岁月如何流转变迁,不管在谋生的纷繁日子里,如何落魄、辉煌,那份牵挂和思念依然无法释怀——我们曾经远离甚或淡忘了的诗歌。

   “人是思想的芦苇”。生命的确脆弱,貌似强大,却往往在不经意间,被弱小的东西击溃。就像琴弦,常常在激越难抑的时候,倏尔崩断。富贵荣华,譬若镜花水月;人生一世,无异于蜉蝣一夏、草木一秋。幸好,人类生命的价值,在于拥有思想的家园。诗歌,无疑正是点燃、温暖家园的灵魂火种。诗之源,来自困惑、痛苦、劳累和惊奇。在现实风雨的吹折下,理想可能会破灭,信仰可能遭受质疑,但诗性世界的渴望不会终结,歌吟不会停止,追求也将不断继续下去。

    海德格尔说过,“诗人的天职是返乡,惟有通过返乡,故事才作为达乎本源的切近国度而得到准备”。是的,当所有的所有消声隐退之后,“人”真实地回到了“人”,我们只剩下日常生活中的真实琐碎,是谁在触碰着我们的肉体和心灵?一个人,可能在工作上屡遭磨难寸步难行,在同事中可能屡受排挤锋芒毕尽,在生活中可能屡战屡败坎坷曲折,或是春风得意扬眉吐气,但一切都会过去,总有不少的苦恼烦扰等待着解决、宣泄。这是人生恒定的法则。而他取掉所有的面具和光环,回到家里,面对自己,诗歌这个忠诚的恋人可以无怨无悔地帮他缓解、调和、平衡内心,让人获取精神的平等和自由。所以,在中国传统诗学中,诗歌首先是一种自我追求、自我升华、自我调节与自我完善的需要,诗歌总是微笑着悲悯地对待一切,对待身边的事物和人,融化一切的困苦和忧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人的精神家园,诗歌不是宗教,而有时却又像宗教一样,激起人们对生活的热情、憧憬和幻想。居高久远,心宁体畅。当然,更多的时侯,诗歌是治疗人心理疾病的一剂良药。

    除了诗,我别无选择。“长铗归来乎”?可以食无鱼,行无车,却不能放弃诗歌。是的,那清明的月光,曾似漂泊无依的魂,裸流无根的云,转了一大圈,回到现实的扰攘尘寰中来,还是在吟诵着:温暖在人间,诗歌在心底。诗歌的魅力无限,诗性世界的召唤力量是如此之强大,可以让人在跋涉二十余年后,依然倾情回归;可以让人在漫长的岁月里孤寂地保持着对它的神往,守护着心灵的一捻火种、一片月光。

    归来了!二十多年来,我离开故土辗转南北,从事过多种工作,经历了多个行业,风雨中走过了并不平坦的道路。为了生存和事业,我曾经淡漠过诗,远离过诗,但心底深处,从来没有厌弃过更没有忘记过——诗歌赋予的刻骨铭心的爱与关怀。现在,诗性的花瓣已经覆盖满了心灵的浴池,许多稚嫩的脚印已被落叶调皮地连根拔起,我又拿起手中的钝笔,无限深情庄重地走进诗歌殿堂,接受新的灵魂洗礼。我将以岁月的磨砺、经验的积累、人生的思量、无限的豪情和满怀的真诚,再次与诗携手,开始新的征程。

    归来了!2008年元旦,我和曾经失散的诗友邱华栋、洪烛、周瑟瑟、吴茂盛,还有诗人刘春、申林等,相聚桂林,在漓江上共迎新年。在山水的环抱中,在国家倡导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大环境背景下,彻夜畅谈诗歌“归来者”的话题……

    归来了!近期,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挥洒着我与诗的情谊,翱翔着诗的自由,享受着诗的至纯真爱,写下了不少“归来”的诗作。 2008年开春,我的大型组诗《二十四节气》、《锦绣中国》等重归《青年文学》、《诗刊》、《十月》……当然,这所有的一切只是一种形式,真正回归心间的,是诗歌带来的无穷关怀与大爱,是打开生活的另一扇神秘之门和享用自由至上的精神之恋。

从俗世中来,到灵魂里去。在诗歌的引领下归来,感觉真好!

 

    汤松波,湖南新宁人,广西作家协会会员。198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文字散见于《诗刊》、《人民日报》、《青年文学》、《十月》、《莽原》、台湾《蓝星》诗刊及中央电视台等报刊媒体;有作品入选《中国年度最佳歌词》、《中国年度最佳歌曲》《中国乡土诗人代表作选》等;著有诗集《有一盏灯》、《眷恋》,歌词专辑《阳明山之恋》。《牵挂》荣获共青团中央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