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评论 |
决斗,别盗用男人的名义
[我要留言]
选稿:若愚
单挑、群挑、文斗。
王朔说要决斗,周瑟瑟便开出了这么几种决斗方式。如果王朔和周瑟瑟都不食言的话,一曲由东方文人上演的决斗大戏很快就要上演了。至于决斗的核心原因,据说是从一个外号叫“老徐”的女孩开始的。顺便提醒一下,电视台或网站有意现场直播这场文坛盛事的,得抓紧时间同这二人签约,别等到时这二只“公鸡中的战斗机”回头来找你们决斗。
必须承认,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也草率地以为,决斗只是西方人为争夺女人而采取的一种你死我活的体力较量,直到看到彭小瑜的《西方法制史上的决斗》一文后,我才顿然明白,原来决斗也曾是西方法制上的一种法律诉讼。在中世纪,司法决斗不仅可以避免大规模的群斗或军事战争,还可以弱化权贵对事实的影响,大抵算得上是一种公平吧。
世界是运动的,以致总有一些事情的发展让人大脑一时转不过弯来,比如说这王朔与周瑟瑟的决斗。按理说,这二人都算得上是文人,甚至有一定名声的文人。以传统思维来看,所谓文人,是得讲究点斯文和儒雅风度的,谈吐有礼,举止有端,就是心有不顺,也会“君子动口不动手”。出人意外的是,这王朔一点传统的影子也没有,蛰伏多年之后,有如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式的出场,只不过王熙凤是笑而他是骂,骂别人,更骂自己,好象整个世界都该被他骂似的。至于这周瑟瑟也显然不是一个善头,一见有人找自己的茬,以巴不得的速度立马接了招。虽然目前二人还是停留在口诛笔伐的层面,但无论从架式还是从语言内容来看,这二人并不比街头泼妇高尚多少。
我不知道这二人的决斗最后到底会否发生,如果发生到底会选择在哪个地方,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一个人臣服于另一个人?再说,这二人如果真心要斗那么一下,又何必这般婆三娘四,不停地为一个决斗地点挑来拣去的吧,实在不行,就开个碰头会,早点确定下来了事。实在不行,就找个没人知道的僻静地方,斗完了,然后再见了事,公众也乐得个耳根清静。
我这样说,并不是有意鼓动这二人真刀真枪地拼性命,只不过觉得,就算决斗了,就算赢了,也不见得你王朔或周瑟瑟就很男人,不然的话,那天底下可能只有练武之人才称得上是男人。这样做也不见得就能赢得“老徐”的芳心,虽不能断定女人眼中的真正男人究竟是什么样,但一个喜欢拳头的女人,有了安全感之后恐怕也少不了危机感,因为拳头既然今天可以向别人,明天为什么不能向自己呢?
其实,我并不全盘反对周瑟瑟提出的决斗方式,比如周瑟瑟提议,与王朔在网上进行系列文本PK。将决斗变成PK,虽然少了些许火药味,但至少不再让他们的未成年人粉丝学错榜样,也算是做了一件善事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