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书:寻找一代人的童年记忆
----散文集《永不消逝的小人书》自序
这是一本逆时光之流而上的书,它所追溯的是我的同龄人混沌初开的童年记忆。不管这本书的市场前景如何,但这的确是我本人最为珍爱的一本书。
这是我最初的读图时代,这些简单的读本,犹如贫瘠的荒漠上一小缕珍贵的甘泉,浇灌了我们最早的心田。
童年时代的小人书、少年时代的诗歌、青年时代的摇滚乐,构成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成长三部曲。感谢这一切,使得我的内心世界始终坚定、丰美、充满喜乐。我想,我之所以成为这个精神空难事件的年代里为数极少的幸存者之一,有赖于童年所沐浴的启蒙之光。
因为小人书和诗歌,感谢父母亲在我小时候给我的那些零花钱,我几乎全花在了买小人书和诗集上。
我从小是一个比较爱动的孩子,但是很奇怪,只要一看到有字的东西就会变得非常安静,尤其是在阅读小人书(也叫连环画)的时候。那时候,父亲经常出差,弟弟妹妹都希望他能带好吃的回来,而我唯一的要求就是给我带小人书。日积月累,我的小人书慢慢有了一箱子。然而这些尚不能满足我的需求,我还常到街上的小摊去看小人书,看一本两分钱,因此我的童年财政无比紧张。
我人生的自杀初体验也与小人书有关。记得9岁那年,有一次在书店看到一本定价一毛二分的小人书,我翻遍全身,总共只有一毛钱。我急匆匆跑回家,问妈妈要两分钱,妈妈知道我又想买小人书,不仅不给我,还把我说了一通。这件事情对我幼小的心灵伤害极大,我甚至开始对人生感到了绝望----连两分钱的梦想都不让我实现,叫我怎么活下去?!越想越想不通,我就跑到河边准备自杀。
但是,自杀之前又觉得不能不明不白地死去,于是想到要写一封遗书。可是找来找去发现自已的小书包中什么都有,就是没有笔,我便跑到商店中用身上仅有的一毛钱狠狠心买了一支圆珠笔,又兴冲冲回到河边写好了遗书。那是我第一次使用圆珠笔,觉得圆珠笔书写起来非常流畅,简直思如泉涌。遗书很快就写完了,我把它放在的确凉内衣的小兜里面,然后满怀悲壮如行将就义的烈士般走下了河。事实上,我在走下河的那一刻就开始犹豫了,因为河水很冷,同时因为那支圆珠笔实在太好用了。因此,河水刚刚没过我的膝盖,我就有了一个新的决定----等我把那支圆珠笔用完以后再自杀吧。
于是,那支圆珠笔就再也没有用完过。
来到北京以后,我经常去潘家园的旧货市场和潭柘寺附近淘小人书。对我而言,每淘回一本小人书,就好象是找回了一次童年的回忆。我所找到的所有小人书都是我在那个年代读过的。我的小人书坚决做到了只进不出,因为这种童年的回忆是无价的,是不可复制的。我主要收集的就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小人书,而其中绝大部分是出版于70年代的,因为那是我的童年时代。我不喜欢购买后来再版的,因为我觉得在那种很干净的纸张中找不到我的童年的体温,时光只停留在那些弥漫着陈香的纸钱里。
每次朋友们来到我家,看到我收藏在药柜里的整箱整箱的小人书,都特别兴奋,这种兴奋不在于小人书本身,而在于他们通过这些小人书突然和自已的童年不期而遇了。曾经有一个很久没有联络的中学同学来北京出差,我让他住在我家,向他展示我的小人书收藏。结果,他看着看着,眼睛里面竟噙满了泪水……这位同学早已是一个在商场上历练多年的老手,原本很难为什么事动情的,可是这些小人书却一下子拉开了他的话匣子。那个晚上,他从一本小人书开始说起,讲到了很多我早已忘记了的我们小时候的故事。不觉间,天都亮了。
我相信,每一个和我同龄的人都有很多与小人书有关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是有史以来唯一一代靠着小人书告别自已混沌的少年时光的,那一代人一样几乎都是通过小人书完成了最初的启蒙。在那个文化匮乏的年代,小人书成为我们最不可或缺的精神粮食,每本小人书都留有童年的体温。我相信,我的同龄人都会在这些小人书中找到自已鲜活的人生之最初记忆。
眼下这本书是我不久前对自已收藏的上万本小人书的一次回顾性阅读的产物。我选择了对我以及我的同龄人的成长最有影响的70本,毫不夸张地说,它们是和我们血脉相连的!我非常畅快地写下了这些文字,还很为自已的某些后天感悟而自得了一阵子。然而,当这种充满激情的骄傲渐渐沉静了下来,我才感受到一种令人战栗的缺失----是不是离开小人书的时代太久了,我们才变得如此自大骄傲?我们那傻傻而谦卑的童年哪里去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