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评论 |
历届 华语传媒大奖的获奖词
于坚:2002年度“华语传媒大奖”获奖诗人
《授奖词》
在这个日益光滑的世界,于坚的诗歌是少有的粗砺言辞之一。他的诗,经常以“非诗”的方式出现,经常通过对现成美学秩序的反动来敞开诗歌写作新的可能性。这是一个从语言的另一端进入诗歌世界的人,是一个站在诗歌反面的美学异端,但他简朴而百无禁忌的写作,的确重新唤起了我们对存在和事物的挚爱。他在2002年度发表的一系列新作,有着诗人性情的天真流露,并将接续传统的情怀和风尘仆仆的个人魅力结合得完美无缺,他的语言,也因挣脱了底层的土气而获得真正的诗性光辉。于坚的写作提醒我们,应该是时代和它的美学向诗歌妥协,而不是相反。(执笔:谢有顺)
王小妮:2003年度“华语传媒大奖”获奖诗人
《授奖词》
王小妮的写作沉着,从容,充满耐力。她是当代中国少数几个越写越好的诗人之一。她的诗歌优雅而锐利,她的语言简单而精确。她置身于广袤的世界,总是心存谦卑,敬畏生活,挚爱着平常而温暖的事物。她迷恋词语的力量,并渴望每一个词语都在她笔下散发出智慧的光泽和悠远的诗意,她的写作充分体现了诗人在建构诗性世界时面临的难度,以及面对难度时诗人所能做的各种努力。她发表于2003年度的《十支水莲》等一系列诗作,深刻地阐明了诗人内心的宽广、澄明、温情和悲悯,也再次见证了她在诗歌语言和诗歌节奏上的不凡禀赋。她良好的诗歌视力,充沛的创造能量,使得身处边缘的她,握住的也一直是存在的中心。她的诗歌是可见的,质地纯粹,因此,也是最可期待的。(执笔:谢有顺)
多多:2004年度“华语传媒大奖”获奖诗人
《授奖词》
多多是一个真正的汉语诗人。他的诗歌以精湛的技艺、明晰的洞察力、义无返顾的写作勇气,近乎完美地承续了汉语在当代中国的艰难使命。他将自己对世界和生命的温情理解,融于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的细致雕刻,并在每一首诗歌的内部构造上,力图实现他孤寂而坚定的美学抱负。他对汉语尊严的忠诚守护,使他的诗歌很早就形成了显著的个性和风格:意象简洁,节奏明快,语言准确、锐利而富有张力,对心灵细节有深切的敏感和痛苦的体认,对人类的精神困境有明确的艺术承担。他在2004年度发表的一系列诗作,以及他本人在母语国家的重新出场,照亮了那些美好而令人激动的文学记忆,同时也见证了汉语诗歌永不衰竭的丰富可能性。(执笔:谢有顺)
李亚伟:2005年度“华语传媒大奖”获奖诗人
《授奖词》
李亚伟的诗歌有一种粗野而狂放的气质。他的写作,既是语言和想像力的传奇,也是个人身体对一个时代的隐忍抗议。他对生活的异想天开和执迷不悟,成就了他诗歌中勇敢而不屈不挠的品质。他在历史和现实、远方和当下、人与世界的缝隙里,努力谛听一个奔走、辗转的心灵所发出的细微声音,并以旁观者的身份,将这个声音放大。他出版于2005年度的《豪猪的诗篇》,作为第一部个人诗集,就汇聚了他这二十几年来最为重要的诗歌声音。他的诗作曾影响一代人的写作,也曾启发后来者该如何正视自己的渺小和脆弱。他身上浑然天成的诗人性情和生命气息,只能在精神漫游中被语言所捕获,正如他多年来和当代诗坛格格不入一样,这些都共同证明了一个真正的诗人在这个时代必然承受的孤独命运。(执笔:谢有顺)
于坚:2002年度“华语传媒大奖”获奖诗人
《授奖词》
在这个日益光滑的世界,于坚的诗歌是少有的粗砺言辞之一。他的诗,经常以“非诗”的方式出现,经常通过对现成美学秩序的反动来敞开诗歌写作新的可能性。这是一个从语言的另一端进入诗歌世界的人,是一个站在诗歌反面的美学异端,但他简朴而百无禁忌的写作,的确重新唤起了我们对存在和事物的挚爱。他在2002年度发表的一系列新作,有着诗人性情的天真流露,并将接续传统的情怀和风尘仆仆的个人魅力结合得完美无缺,他的语言,也因挣脱了底层的土气而获得真正的诗性光辉。于坚的写作提醒我们,应该是时代和它的美学向诗歌妥协,而不是相反。(执笔:谢有顺)
王小妮:2003年度“华语传媒大奖”获奖诗人
《授奖词》
王小妮的写作沉着,从容,充满耐力。她是当代中国少数几个越写越好的诗人之一。她的诗歌优雅而锐利,她的语言简单而精确。她置身于广袤的世界,总是心存谦卑,敬畏生活,挚爱着平常而温暖的事物。她迷恋词语的力量,并渴望每一个词语都在她笔下散发出智慧的光泽和悠远的诗意,她的写作充分体现了诗人在建构诗性世界时面临的难度,以及面对难度时诗人所能做的各种努力。她发表于2003年度的《十支水莲》等一系列诗作,深刻地阐明了诗人内心的宽广、澄明、温情和悲悯,也再次见证了她在诗歌语言和诗歌节奏上的不凡禀赋。她良好的诗歌视力,充沛的创造能量,使得身处边缘的她,握住的也一直是存在的中心。她的诗歌是可见的,质地纯粹,因此,也是最可期待的。(执笔:谢有顺)
多多:2004年度“华语传媒大奖”获奖诗人
《授奖词》
多多是一个真正的汉语诗人。他的诗歌以精湛的技艺、明晰的洞察力、义无返顾的写作勇气,近乎完美地承续了汉语在当代中国的艰难使命。他将自己对世界和生命的温情理解,融于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的细致雕刻,并在每一首诗歌的内部构造上,力图实现他孤寂而坚定的美学抱负。他对汉语尊严的忠诚守护,使他的诗歌很早就形成了显著的个性和风格:意象简洁,节奏明快,语言准确、锐利而富有张力,对心灵细节有深切的敏感和痛苦的体认,对人类的精神困境有明确的艺术承担。他在2004年度发表的一系列诗作,以及他本人在母语国家的重新出场,照亮了那些美好而令人激动的文学记忆,同时也见证了汉语诗歌永不衰竭的丰富可能性。(执笔:谢有顺)
李亚伟:2005年度“华语传媒大奖”获奖诗人
《授奖词》
李亚伟的诗歌有一种粗野而狂放的气质。他的写作,既是语言和想像力的传奇,也是个人身体对一个时代的隐忍抗议。他对生活的异想天开和执迷不悟,成就了他诗歌中勇敢而不屈不挠的品质。他在历史和现实、远方和当下、人与世界的缝隙里,努力谛听一个奔走、辗转的心灵所发出的细微声音,并以旁观者的身份,将这个声音放大。他出版于2005年度的《豪猪的诗篇》,作为第一部个人诗集,就汇聚了他这二十几年来最为重要的诗歌声音。他的诗作曾影响一代人的写作,也曾启发后来者该如何正视自己的渺小和脆弱。他身上浑然天成的诗人性情和生命气息,只能在精神漫游中被语言所捕获,正如他多年来和当代诗坛格格不入一样,这些都共同证明了一个真正的诗人在这个时代必然承受的孤独命运。(执笔:谢有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