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青年报:诗人和文学都成了邮票?

(2006-10-29 20:00:56)
分类: 新闻
诗人和文学都成了邮票?
]  发表评论 来源:北京青年报(06/10/28 05:34) 
  诗歌研讨会上重提“赵丽华事件”———

  “赵丽华诗歌恶搞事件”引发的“挺赵”和“反赵”大战至今尚未平息,两个月来,不断有人以博客文章或论坛“谩骂”等方式加入“战事”,而中国诗歌的发展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昨天,在现代文学馆召开的“全球化语境下的汉语诗歌建构”研讨会上,赵丽华本人及曾参与“支持赵丽华”朗诵会的杨黎等诗人几乎悉数到场,诗人们再次举起了“保卫诗歌”的大旗。不过,诗人叶匡政“文学死了”的论调立即引发了一场激烈的论战。

  ■正方:文学死了,一个互动的文本时代来了

  “我从三年前就已淡出诗歌圈,真没想到会用这种方式被重新拉回面对诗歌。”时隔近两月,说起“恶搞事件”,赵丽华还是显得很激动。她说,自己的诗歌被作为靶子,在网络上被误读,“达到空前绝后的地步”,尤其令她无法接受的是,事件的始作俑者其实也是一些诗人,这令她有一种“相煎何太急”的感觉。

  诗人叶匡政当众朗读了他贴在博客上的一篇文章《文学死了,一个互动的文本时代来了》。他大胆断言:“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由网络、电视、手机共同组成的电子媒介时代,文学就像1919年以后的文言文和古体诗,就像我们今天的邮票,它似乎还活在一些人中间,但已丧失了任何存在的意义。”

  对此观点,赵丽华本人却表现出一种中立态度。“文学是条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仍在蠕动。它将退到它自己的小圈子里自娱自乐。”赵丽华称,“在如今的网络时代,每个人都有参与和质疑的权利。一个没有权威和经典的时代已经到来。一个以怀疑、解构、批判、颠覆为主要方式的时代已经到来。一个可以人人参与的多元化的互动文本时代已经到来。”

  ■反方:诗人坚持写作最重要

  相比之下,更多的诗人不认可“文学死了”的观点。“文学没有死,文学怎么会死呢?”从事计算机行业的诗人周瑟瑟率先反击道:“我在IT界的朋友中,不少人还每月买《小说月报》或自己写诗。”他称这种论点其实是对赵丽华的再次伤害,“如果被媒体或文化投资人放大,势必会影响诗歌和文学的发展。”周瑟瑟认为,虽然赵丽华是在替所有的诗人受难,但她应坚强面对。对于网络的恶搞和恶毒言论,完全可以一笑置之。

  诗人潇潇则称,作为赵丽华的朋友,她对于“恶搞事件”感到难过伤心。但“不论赵丽华诗写得怎么样,作为诗人,坚持写作是最重要的。”而文学像一种精神和灵魂,只要有人类存在,永远不会死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