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北京一定要做的100件事(18):北京小吃,美!

标签:
北京游记北京小吃旅游 |
http://s1/middle/3f1f3dc5ta1a48544f1d0&690&690
有旅行者说,对一个地方的了解,从最普通的味蕾开始。所以当你在旧京胡同间游走时,不要忘记在小吃摊点前驻足,虽然它们有的让你意犹未尽、有的让你如饮琼浆、有的让你勉强入口、有的让你望而生畏,但若没有亲身体验,又如何算做读懂了这座古老的城市?
无论你来自大江南北,对北京晶莹的糖葫芦、雪白的艾窝窝、软糯的豌豆黄、香浓的奶酪一定会念念不忘,这些带有或真或假皇家色彩的美食,也是外地人最易接受的北京小吃群体。其中,以艾窝窝的传说最具代表性:据说这个熟糯米团里包着桃仁芝麻瓜子金糕馅的点心本来叫窝窝,却被不知某朝某代的皇帝吃出了感情,常称“御爱窝窝”,再后来这种“爱吾爱以及人之爱”,点心的名字从此变成了“艾窝窝”。
http://s3/middle/3f1f3dc5t7690725431f2&690&690
相比之下,炸灌肠的得分率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炸灌肠的平锅前徘徊,你一定会纳闷肠在哪里。据说这道菜源于满族名菜鹿血灌肠,但随着皇上倒台、八旗子弟生活江湖日下,最终只好用白薯淀粉加点红色冒充鹿血来慰藉口福相思之苦。传统的炸灌肠吃法很特殊,是把焦黄的灌肠用牙签挑了蘸蒜汁吃,从来不用筷子。
http://s2/middle/3f1f3dc5t769073bc2271&690&690
对于卤煮火烧和炒肝,外来者的分歧更大。也许你会和老北京人一起,津津有味的捞着卤煮火烧汤汁里的猪肠、猪肺和干豆腐火烧,或者往浓稠的炒肝里放上浓浓的蒜泥,一手托着碗底转着圈撮,享受虽然不雅却京味十足的感觉。但也许,你会匆匆而过,心里实在没底。
http://s8/middle/3f1f3dc5ta1a4772b7a47&690&690
至于大名鼎鼎却尝试者寥寥的豆汁,更被划入“另类”范畴。豆汁是水磨绿豆磨成浆后放入缸内沉淀发酵而成。喝豆汁对于很多胡同居民及后裔而言,是无以伦比的享受,但对于外来者及北京出生的移民后代来说,观点却截然相反。然而老北京人从来不在乎别人的说法,几百年来,一直是夏天喝凉豆汁清暑,冬天喝热豆汁暖胃。如果数九寒天之时,一碗冒着热气、浮着白沫的滚烫豆汁配上细咸菜丝和两个焦圈儿,酸甜咸辣,怎一个“美”字了得!
http://s16/middle/3f1f3dc5ta1a483d39f9f&690&690
1.
糖葫芦、炸灌肠可在小吃街或居民区小摊购买,多数味道相差不大。
小肠陈饭庄是经营卤煮火烧的百年老字号,在天坛、新街口、宣武门、安定门、方庄、草桥、前门设有分店,人均消费20元~40元。
姚记炒肝店:北京人气最旺的炒肝店,位于鼓楼东大街331号,无分店。
人均消费15元~20元。
老磁器口豆汁店:源于老北京历史最悠久的锦馨豆汁店,在天坛、龙潭湖、安乐林、百子湾设有分店,人均消费5元~10元。
如时间有限,可前往九门小吃(德内大街孝友胡同1号,什刹海宋庆龄故居北侧),这里汇聚了几十种老北京小吃的精华,但有些种类因照顾游客口味略有变化。
2.多说一句
豆汁极具特色,为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初次尝试时以数人一碗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