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亲子天下华德福专栏报道文摘
(2014-11-18 21:00:12)
标签:
转载 |
原文地址:亲子天下华德福专栏报道文摘作者:嘟嘟悠悠妈
一对夫妻,丈夫是德国人,说的一口流利的中文,本来主攻音乐在德国乐团演奏黑管;后对物理有兴趣转攻物理硕士,对中文有兴趣就到台湾学汉学,现在自己创业做环保前卫的风力发电。
太太是台大法律系、德国法学硕士,牺牲了一切从事其他活动的时间,经历过艰难又竞争激烈的台湾教育。当她认识先生时,感觉被骗了!德国人从小学到高中,只上半天课,多数人没有补习过。可是德国大学生知识广博、生活多元丰富,思考问题的观点和看法,也能深刻富有创意。
太太说:"他读书的时间不到我的一半,但他会的事情是我的好几倍!"
先生说:"想事情是需要时间的啊!你们花太多时间要学生赶快复制课本里的东西,但都没有给小孩时间创造属于他自己的东西。。。"
源自德国的华德福教育,是全球成长最快的另类教育体系。这个发展近百年的华德福教育体系,不考试、不强调竞争、重视全人的发展,允许孩子缓慢地开花结果,在世界各地激发起孩子爱上学的动机。
这样的孩子会不会缺乏竞争力?据美国一份针对华德福毕业的成人的研究显示:94%的华德福毕业生能顺利进入大学及就读毕业;91%的华德福人有非常活跃的终身学习的习惯;超过九成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近九成的人认为自己在家庭和工作中,与他人的关系良善、满足于自己的工作、生活、以及与他人的友谊。教过华德福毕业生的大学教授评价,华德福体系教出来的学生,有动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社会与他人的关心。
美国的研究发现,华德福学校小二学生语文数学平均成绩低于公立学校,到八年级,相同科目表现优于公立学校。学生从小在友善环境中学习,对知识的热爱逐渐被启发,年级渐长,自然看到孩子的成长。
人智学将人类生命本质归结于身体、心灵、精神三个层次的结合。华德福教育的核心价值,就是要照顾身心灵,培养完整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和使命,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国家培养人才,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愿望和期许,而是透过教育的历程,帮助个人发展他自己,完成自己的使命。
为了要"凝聚并等待"孩子内在生命的能量,华德福的中小学不强调竞争,没有分分计较的考试,也没有反复练习的回家功课。
华德福的教育在任何课程都是整合性的教学,透过手与脑的结合、音乐、艺术和各种表达融入,让学生从小活生生地体验真实知识。譬如,学分数的时候,老师烤披萨让学生实际看到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教度量衡的时候,要学生用自己的手臂衡量学校围墙的长度。每个孩子都要学木工、打毛线,织完毛衣的孩子就明白什么是面积,造完房子的孩子就能明白测量。
十四岁之后的孩子,则透过大量的专题引导青春期的孩子思考,譬如七年级正值叛逆风暴,课程就开始辩论法国大革命。。。
0到7岁的孩子:
七岁前的孩子最需要营养的照护和身体的健全发展。这个阶段由老师为小朋友创造机会,透过绘图、唱歌等让孩子藉由模仿表达自己的想法。老师运用模范和示范作为教学工具,加上规律的循环作息让小朋友渐渐发展出自我掌控能力,原本不受指导与控制的行为慢慢变成有目的的专注行为。
7到14岁的孩子:
孩子这时期会有种本能觉醒,想上学和学习,也喜欢一个可以信赖的权威对象。童年时较为自我的生活慢慢被情绪左右,常常有极大的情绪反应。
以艺术方式延续教学,在孩子脱离幼儿期后能陪伴他们抒发情感,把心智能力透过图画表现。老师角色这时期更为重要,他们是课堂上平静稳定的中心,这时期的阶段目标在于让孩子获得生命的安全感和民主合作的能力。
14到21岁的孩子:
此时孩子达到一个成熟的年龄,开始想自己真正去培养深入的兴趣和爱好。这时他们需要的不是权威,而是良好的心灵沟通。
老师陪伴孩子一同探索各种观点和理想,建立非权威且良好的师生互动,指引他们的内心主动出现相对世界和人类更深入认识的需求渴望。高中以上的华德福教育,通常用各种专题的研究、探讨进行思考的训练。
简单来说,华德福教育与主流教育的差异在于:华德福追求全人的健全发展而非学科能力;华德福教育所有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目的是「满足孩子的潜能发展需求•」而避免纯粹「要求孩子达到课程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