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每周一字【家】

标签:
转载 |
分类: 说文解字 |
http://www.dfg.cn/big5/mryz/img/113-jia/113-jia.jpg
<會意><形聲>字
甲文家:與金文家略同。
金文家:古家字從 宀從豕;凡祭,士以羊豕,古者庶士庶人無廟,祭於寢(亦食居之所,故從宀),陳豕(已熟者)於屋下也。
小篆家:從宀,豭省(省豭右叚)聲,本義作「居」解(見《說文解字》許慎著),乃人所居屋,故從宀。徐灝氏以為「家從豕者,人家皆有畜豕也,曲禮曰:『問庶人之富數畜(以豕代眾畜)以對。』」嚴章福氏以為家「所以從豕者,非犬豕之豕,乃古人亥字,亥為豕與豕同,集韻『亥古作豕』;豕下云『一人男、一人女也,從乙像裹子咳咳之形。』按禮云:『男有室女有家』,亥為一男一女而生子,非家而何?此其所以從豕(訛亥為豕)之故也。」
其義為:
1. 人之居住處所曰家。 例如《史記•平原君列傳》:「樓臨民家。」
2. 一門之內,(夫妻子女祖孫)共同生活者曰家。例如《呂覽•察微》:「吳往報之,盡屠其家。」
3. 妻謂夫曰家。例如《孟子•滕文公》:「女子生而願為之有家。」
4. 夫謂妻曰家。例如《左傳•僖公十五年》:「而棄其家。」
5. 有專門學問的曰家。例如文學家、書法家、唐宋八大家。
6. 大夫曰家。例如《論語•八佾》:「三家者,以雍徹。」
7. 人之全部財產曰家。例如《漢書•王莽傳》:「割財捐家」。又如《後漢書•童恢傳》:「傾家賬恤九族。」
8. 店、肆曰家。例如杜牧《泊秦淮》:「煙缓禄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9. 門閥之稱。例如韓翃《寒食》:「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10. 姓。
11. 家人,卦名,離下巽上,易經六十四卦之一,示女正位乎內,男正位乎外,明家內之道,正一家之人,故曰家人。
12. 家中飼養的。例如家禽、家畜。
13. 對人謙稱自己的親長。例如家父、家母、家兄等。
家,是一條源遠不盡的長河,流經千年,又復萬年;
家,是承上啟後立德之基石,克紹箕裘,沿續家風;
家,是孕育我們生命的搖籃,繼志述業,代代承傳;
家,是三綱五常倫理的開端,父慈子孝,昆弟和睦;
家,是永不消竭的力量源泉,驅走煩惱,消除疲勞;
家,是真情澎湃的情感海洋,淹沒挫折,溶化痛苦;
對家的那份忠愛與牽掛 總是那麼刻骨銘心……
家道的承傳,是華夏文化綿延數千年來,熠熠不息的薪火。從對祖先的緬懷及祭祀中,就說明家有著對生命延續的忠张c敬畏外,更具有慎終追遠的濃厚倫理思想。
《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自古以來,這是非常中肯的家規庭訓,對於家庭的教育,家風的承傳,以及對後代子孫香火的傳遞誨勉,「積德」仿佛已經成為家門風範的最要關鍵。家家戶戶莫不希望自己的家族能代代榮旺,承傳千百年。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陰陽交合,則化生萬物, 「有夫有婦,然後為家」,家便承擔起繁衍生命,傳宗接代使命,使人類新老更替、綿延不絕。
所以《中庸》又說:「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一切的大道理,要從夫婦之間開始。夫妻關係好,長幼次第有序,昆弟和睦,自能穩定家庭。所以修身齊家,才能治國平天下,才能去開創自己人生事業。
家和萬事興,這是幾千年來中國文化留下來的至理名言。德國著名文學大師歌德說:「無論是國王還是農夫,家庭和睦是最幸福的。」在中國,夫婦恩愛,父慈子孝,兄弟相親,便是家和的基礎。
周易卦辭給我們的啟示是「夫婦有別」,傳統觀念是「男主外,女主內」,完全是根據男女的優長不同分工而已。女子性屬溫柔宜相夫教子,孝養父母,維繫著家庭的和諧安定。男子主外進行著社交活動和事業的開拓奮鬥,這樣裡外得宜,相輔相成。故要想家和,愛敬是根,禮讓是幹,相互體貼、理解寬容是枝葉,如能讓這棵大樹根深枝繁葉茂,一個家庭怎麼會不興旺發達呢!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在家庭生活中免不了會有許多不盡如人意地方,也許會生出許多煩惱憂愁,如何化解,使人生幸福快樂呢?經,其實難念也不難念,難念是因為人來到這個世上,便難免歷經諸多苦難,更何況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外有諸多雜事,內有七情六欲,生在如此紛繁蕪雜的社會現實中,怎能不生煩惱呀!細細省思,一切煩惱皆由心生起,只要抓住這個根本,一切煩惱憂愁都可以不生。有時就在一念之間,你的生活便豁然光明。
有個故事流傳很廣,老太太大女兒賣傘,小女兒賣扇,晴天擔心大女兒,雨天又憂愁小女兒。別人讓她轉念一想,晴天為小女兒歡喜,雨天為大女兒歡喜,憂愁煩惱就煙消雲散了。家這本經,要以心來念,孟子講:「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當你心生煩惱時,多問一下自己,多用一顆寬容、慈愛、站粗娜ッ鎸Α⑷セ狻⑷ジ心睿@本經裡就少了許多酸楚,不再難念。
家有父母之恩,慈愛常溫暖在遊子心頭;家是溫馨的小窩,可擋住風寒雪雨的侵襲;家是堅實的扁擔,挑起烽火硝煙中的平安;家是一汪清澈的泉水,洗去工作後的一身疲憊;家是永恆的北斗,給彷徨無依以方向;家,給人以無限的溫暖和慰藉。詩聖杜甫感嘆到:「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可以想見他漂泊在外的淒苦;陶淵明辭官回家時「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可以想象他多麼暢快;四世同堂,老人含飴弄孫,子女侍奉於側,一起圍坐吃火鍋,談笑風生,這便是天倫之樂,是家的幸福與歡樂!
家,給予了我們溫暖,撫育我們成長,是我們幸福的搖籃,安定社會的力量,我們一定要珍惜愛這個家。
祝願大家家庭幸福、和諧美滿、生活開心!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http://www.dfg.cn/big5/image/mryz-zt.gif
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千百年来的风俗礼仪、社会结构、伦理道德、哲学思考、审美意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几乎都隐藏在一个个汉字对所要反映的事物的摩画、概括和美化之中。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 许嘉璐
——国学大师饶宗颐《汉字五千年》 造成中华文化核心的是汉字,而且成为中国精神文明的旗帜。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 袁行霈 我饶有兴趣地连续看了好几个晚七。这部纪录片虽然是讲汉字的演变过程,但联系中国的历史和考古发现,形象地说明了汉字对中国维持大一统的局面,以及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所起的巨大作用,很有说服力。对比其他文字的形成讲汉字的历史,视野开阔,知识性强,其中还穿插一些专家的谈话,使人感到亲切、活泼。
中华文化就是一个很大的圈,圆心无处不在,圆周无迹可寻,中文就是它的半径,中文走得越远,圆就越大。 ——台湾诗人余光中
我们博大精深、灿烂无比的文化是建立在汉字基础上的,离开了汉字,我们民族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
http://i.namipan.com/files/aa4a46fbfe36c433a4f75fcf245da8e94831037c6b1b0000e0f1/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