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的记忆

标签:
胡同北京文化街坊历史味道徐子摄影旅游 |
自小在北京长大,对北京的胡同来说就是看着我长大的。
小时候家住在临街的一个大院子里,一进大门就是一个影背,把院子里的一切遮挡的很严密。
那时很羡慕家住胡同里的同学,虽然也有院子,但门外的胡同好似院子的延伸,
在那里玩耍,觉得就像在院子里一样。
满头是汗,浑身是土,只用“灯塔”没用过“力士”。
至今,胡同里的土和“灯塔”的那种味道依然会相连出现在味道的记忆里(1)
那时,在一条胡同里住有好几个同学,相互找起来很方便。留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胡同里从来都是很静的。(2)
胡同里安静的时候就是孩子们在学校上课的时候,除了推车卖菜的吆喝外,胡同里很安静祥和(3)
到院子里去找同学,从来都是走到门口轻声叫一声同学的名字,那时院子里很静。
就如在饭店大堂不能大声喧哗一样。若声音大了,同学的家长还会告诉你;轻点儿,院里有人休息。
记得有一次在胡同里踢球,球落到卖菜车的鸡蛋筐里砸碎了一个鸡蛋,
赔了人家5分钱,心疼了好几天。现在恐怕就不是钱的事了(5)
其实真正的胡同文化涵括很多,包括外在和内在的,
没有在胡同里生活过的人很难理解胡同的味道,就像豆汁儿。有时我想这胡同儿也像可口可乐,
全世界的人喝起来都一个口味,但是感受不会一样。(7)
那时的胡同最好的路也就是柏油面,南锣鼓巷铺砖是啥含义,千万别象前门外大街推到重建连个“物是人非”的感觉都没了,太惨。(12)
没有昂贵漂亮的石材,只有这些才是原汁原味的(16)
这里离有名的“南锣鼓巷”不远(19)
在胡同里走一走,对了解北京的味道很有益处。若会几句地道的北京话,那种如鱼得水的感觉会使你很兴奋(20)
象这样的院子可以走进来看一看,若有机会还可以与院子里的街坊们聊聊
记住了,一定要以北京人的方式;大爷、大妈的别离嘴,老北京人礼儿多(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