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胡同的记忆

(2009-01-02 23:41:15)
标签:

胡同

北京

文化

街坊

历史

味道

徐子

摄影

旅游

自小在北京长大,对北京的胡同来说就是看着我长大的。

小时候家住在临街的一个大院子里,一进大门就是一个影背,把院子里的一切遮挡的很严密。

那时很羡慕家住胡同里的同学,虽然也有院子,但门外的胡同好似院子的延伸,

在那里玩耍,觉得就像在院子里一样。

 

胡同的记忆

 那时在胡同里游戏,拽包、斗老根儿、拍洋画儿、踢球、体育课的跑步,

满头是汗,浑身是土,只用“灯塔”没用过“力士”。

至今,胡同里的土和“灯塔”的那种味道依然会相连出现在味道的记忆里(1)

 

胡同的记忆

那时,在一条胡同里住有好几个同学,相互找起来很方便。留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胡同里从来都是很静的。(2)

 

胡同的记忆

 不像现在,胡同里尽是汽车、三轮儿,上下学还得家长接送。那时,

胡同里安静的时候就是孩子们在学校上课的时候,除了推车卖菜的吆喝外,胡同里很安静祥和(3)

 

胡同的记忆

到院子里去找同学,从来都是走到门口轻声叫一声同学的名字,那时院子里很静。

就如在饭店大堂不能大声喧哗一样。若声音大了,同学的家长还会告诉你;轻点儿,院里有人休息。

       不像现在有的人在公共汽车上打电话就像在足球场上喊人。 (4)

 

胡同的记忆

记得有一次在胡同里踢球,球落到卖菜车的鸡蛋筐里砸碎了一个鸡蛋,

赔了人家5分钱,心疼了好几天。现在恐怕就不是钱的事了(5)

 

胡同的记忆 最喜欢的是前后套院,在那里玩捉迷藏很过瘾。尤其在暑假的晚上,打着手电在墙缝里逮蛐蛐(6)

 

胡同的记忆 那时我住在东城,在儿时的记忆里,胡同包含了那时的一切。

其实真正的胡同文化涵括很多,包括外在和内在的,

没有在胡同里生活过的人很难理解胡同的味道,就像豆汁儿。有时我想这胡同儿也像可口可乐,

全世界的人喝起来都一个口味,但是感受不会一样。(7)

 

胡同的记忆

 北京真正的胡同因该是在二环以里,它的发展、历史、人物是与其他所谓的“胡同”截然不同的。(8)

 

胡同的记忆

 现在,在这样的胡同里总是走不够,总是走得很慢,总是恐走完了思绪也就断了(9)

 胡同的记忆

 踱步在胡同里,有些胡同尽管生疏但这布局、这颜色、这屋舍、这味道、这声音却是熟悉的(10)

 

胡同的记忆

 院子很小,关上院门就很安静。午后的阳光抚在窗棂上面屋里很是惬意(11)

 胡同的记忆

那时的胡同最好的路也就是柏油面,南锣鼓巷铺砖是啥含义,千万别象前门外大街推到重建连个“物是人非”的感觉都没了,太惨。(12) 

 胡同的记忆

 象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的“后圆恩寺”这样的胡同在北京很多。(13)

 

胡同的记忆

 不说胡同的历史,光说在一条胡同里发生的事就能说上几天(14)

 

胡同的记忆

 深邃的院子已变成了大杂院,但依然温馨,在下班归来、旅游返回时这种感觉更甚(15)

 胡同的记忆

没有昂贵漂亮的石材,只有这些才是原汁原味的(16) 

 胡同的记忆

 在青石板上面留下了年代印痕和几代人的脚印(17)

 胡同的记忆

 深宅里面必有大院(18)

 

胡同的记忆

这里离有名的“南锣鼓巷”不远(19) 

 胡同的记忆

 外地的朋友若对北京胡同文化有兴趣,来到这里时千万别忘了附近的几条胡同,

在胡同里走一走,对了解北京的味道很有益处。若会几句地道的北京话,那种如鱼得水的感觉会使你很兴奋(20)

 胡同的记忆

象这样的院子可以走进来看一看,若有机会还可以与院子里的街坊们聊聊 

记住了,一定要以北京人的方式;大爷、大妈的别离嘴,老北京人礼儿多(21)

 

胡同的记忆

 儿时胡同的样子早已没有了,留下的只是依稀能够使人回想起那时的记忆(2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胡同儿行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