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竹排浮江弄沙洲

(2008-11-27 21:37:58)
标签:

杂谈

分类: 世事

韩江支流进入老家所在的镇,这一段叫做义丰溪。江面宽可百米,夏季常发洪水,平时表面水流平缓,但游在江中,便觉得脚下暗流涌动,游到对岸已全身酸软,无力游回,得搭渡船回来。

江面弯折处,有一个狭长的冲积沙洲,长七八十米,宽十来米不等,荒草、灌木丛生。每逢暴雨后两三天,洪水爆发,可大涨十米,可把全岛淹没,甚至岸边斜坡近十年的野生本地番石榴树,也常被淹没到顶,野生的带刺的竹林就还有一大截露出水面。

直至1993年左右,此前8年,我家和四伯在江边养蛋鸭。这是很辛苦的生计,暂不谈。一千多只蛋鸭,早上出了窝棚,吃了饲料,便放入江中,各各散去,或在岸边,或游到沙洲,或在江面玩耍,任其散漫自得。到中午,我们抱着数十斤的一袋饲料开始喂食,人刚在堤岸出现,眼尖的蛋鸭便嘎嘎直嚷。我们用假嗓子呜呜地对着江面呼唤几声,数百米江面便响应起鸭声一片,急切地从各个地方钻出,一对对游回,争食。

发洪水时,蛋鸭就圈起来,不放入江,否则它们会追逐漂浮的各种菜叶、小动物小昆虫、杂物,顺流漂走而不知归。我们挑江边大碗口粗的竹子六七根,晾干,扎成竹排,平时栓在番石榴树下,每逢有些鸭子晚归或者顽皮,就得划竹排赶它们回来,只搭自己一个人,拿着六七米长竹竿,左右划水,跟这些迷途忘返的小家伙赛跑,投石子到它们身旁,打起水花,它们便不敢越过,一下下被赶回。

费劲的是,有些鸭子并不好管,而且有时水流很急,死活也赶它们不回来,而逆流划竹排既费劲,也常赶不上鸭子。于是既着急又发怒。父亲和我的性子都比四伯要急躁,投石子落在鸭子更近的地方,才有威慑力。可是有时会砸到鸭子头上,轻者,鸭子金星四冒地在水面原地打转游了几圈,回过神来,便游回,没事。重者,立刻便晕了,头栽到水里。我们便会赶紧从竹排下水游过去拎它出水,赶得及鸭子便没事,稍迟些,便为晚饭加菜炖鸭肉。父亲打过的鸭子最多,有时是我代替上场干活,几年下来也打过好几只。

竹排好玩,就是它是更原始的水上载具,几根大孔竹子不假思索地捆绑在一起的形式,比起木船要朴拙得多,却跟木船一样能载人,而且人站上去,水会浸脚,更有玩水的天然亲切感。平时总喜欢划竹排玩,时间长了,倒着划,转圈划,在上面瞎蹦跳,站在一侧使它侧沉,很多花样。

有一年大年十四,是江边这个村(我家是另外的村)的神诞,村里来了很多客人。有一个好友和玩伴带了几个亲戚小朋友来玩竹排,其中差不多同龄的小姑娘,穿戴齐整,似乎是个城里人,硬要跳到我的竹排上。我已经站在上面了,大声对她说竹排搭两个人要沉的,她偏不信,一跨步就跳上来。她还没高兴呢,竹排就真的吃水下沉,连她的新波鞋都泡湿了。女孩大惊,又跳回去,踩进浅水里,鞋子裤子都泡湿了。我心里直幸灾乐祸。

初中那会儿,招了几个同班同学玩竹排。有人站上面划,有人搭着在水里推,到沙洲浅水的地方玩。我们在竹排上打闹,拉人入水,扑腾追逐,甚至合力将竹排翻过去,一群少年的嬉戏。多年至今,我们有时还再难得的小聚中念叨。

沙洲荒草长得旺。有一种叫得出但打不出字的草,夏天拿来煎凉茶,治中暑特好。我们总一捆捆地拔回来。

每天总有一些鸭子下蛋比较迟,就跑到沙洲草丛里完成任务。我们大概早上8点半放出鸭子,大概10点钟,划竹排过去沙洲,草丛里总能捡回来至少七八个新下的蛋。浅水处也有,在竹排上就能看到水下细沙上的小白点,下去一捞就着。

沙洲浅水滩常有鱼巡游,追吃鸭子哧溜一声产出肥美的米共。玩伴阿Y兄弟,经常拿透明鱼网来围捕。我参加过几次。我们站在水中刚能探出头来的地方,各拉鱼网一端,反向而走,待几十米鱼网都展开,便围向浅水岸边,最后收成一个直径十米的圈,鱼便困在圈中。我们在圈中拍打水面,大声喊叫,鱼便四处逃窜,钻到一个个网孔中被勒住。收网,通常都有七八条鱼,多是两三指宽的鲮鱼。下了三四网,就有三四斤鱼吃。有一种叫做“翘嘴绿”的,味道鲜美,以后再也没在任何市场上见过。

沙洲荒地后来有人来开发,以极低的价钱向村里租来,种上了蕃薯。多年淤泥所积的肥力,让蕃薯长得叶肥茎厚,可惜,发了洪水,将蕃薯都淹死、泡烂了,两年都是如此。

又换了人租沙洲,种上玉米,涨势也很好,而且当年洪水不大。到玉米成熟时,别村的青年少年总是游过去偷掰玉米,甚至我家竹排也曾在夜里被人解开、划过去偷。后来沙洲又落荒了。

竹排浮江弄沙洲

现在的沙洲

我们离开江边已经十多年。现在的沙洲是有人在上面辟出一块,填土垫高,搭了简易房子,拉上电线,开成一个露天大排挡。他们从岸边架了一座木桥直接到沙洲上。我们打竹排的几个老友去年一次晚上去过,吃着并不在这江里产出的鱼虾,四周是一圈闪闪小灯。沙洲浅水处已找不到一处细沙,全是淤泥,多年没人在此游泳。【By 陈标杰】(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情绪循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