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理解
(2008-10-28 11:17:23)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世事 |
三聚氰胺这厮,名字真不好记,但重复得多了,打了几次交道,就进入日常用语。打趣地说,有一种人,最好是跟他们一个都不认识,比如医生;跟医生打交道,十有八九是因为身体坏了。三聚氰胺也是这样,最好是公众都不认识它,让它安详地躺在各种专业研究或说明书的纸面上,别跳出来到大众面前扯大旗。问题是,人身体总避免不了出些大小问题,医生始终是要找的,甚至不惜找门路攀医生的关系。可是,三聚氰胺就不同了,你不想跟它认识,它却主动、热情得很,哪壶不开提哪壶。
前段时间,本来是经常喝豆奶的,那天觉得牛奶也蛮好,就买了一箱伊利。没过几天,三鹿就曝出问题了,而后,伊利在内的大品牌也全都中招。那箱伊利才喝了几罐,不舍得扔,吧嗒吧嗒喝到现在。
看网上说,每天吃几个白煮鸡蛋,吃蛋白、去蛋黄,似乎能补充营养。于是上周五去超市买鸡蛋,有湖南的土鸡蛋和大连的咯咯哒两种,选择哪种,还颇踌躇了一会。最后选的是咯咯哒,因为刚毕业那会儿还差点联系去采访这家韩伟集团,当时就已经著名了,印象很深;而湖南的土鸡蛋,牌子和公司我都没印象。某个广告词说“大品牌,值得信赖”,我大概是这个心理。吃了八个,咯咯哒就被香港同胞检出三聚氰胺了。这厮怎么像电影里的异形一样,到处潜伏呢。
好在毕竟不是婴儿,也不怕这几罐牛奶和几个鸡蛋就给整出个大头来,继续用。尽管从食品安全的高度上来说,应该严格、苛刻地防止这些毒素的渗入,不过,我一个小老百姓,既然买了,也不怕用它。公共安全事故往往因为媒体的大规模报道和政府干预(这当然是好事)而成为公众话题,但在个人来说,也没必要谈虎色变,过度恐慌。扔掉几盒牛奶、几个鸡蛋造成的浪费,在我看来,比它里面三聚氰胺可能造成的伤害,要多得多了。我们素来所生活食品、环境本来就险象环生,三聚氰胺这种东西只不过是新“被发现”,又不是刚被添加进来。况且,不是这个毒素就是那个毒素,早已完完全全侵入生活,谁天真地以为我们生活在无毒无菌世界?能防范当然最好,若不能,也须冷对,别因为外界的渲染而过分恐慌。
举个例子。禽流感在过去几年导致全球每年感染死亡人数为一两百名,而全球每年交通死亡人数为一两百万人,就是说,一个普通人,感染禽流感致死的几率,仅仅是在路上出车祸死亡几率的万分之一。人们每天出行,虽然小心,也不至于心理紧张、恐慌吧,而有一段时间,对受害机会仅为车祸万分之一的禽流感的恐惧程度,却可看作是对出行担心的一万倍了。况且,车祸更多的是个人造成,而禽流感更多的是自己不可控的,由政府机构进行监控,能防范事态扩大,所以普通人与其担心禽流感,不如每天更小心翼翼地出行。
信息越发发达了,可能有些会被忽略、歪曲,或会被放大、过度诠释、过度渲染,需要甄别、应对信息的能力也要相应提高,可别过度理解,被牵着鼻子走,给自己添堵添乱【By 陈标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