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音乐 |
把古诗词谱成曲子、变成歌曲作品出来的尝试,非常有意义,让现代人可以去体会古代是怎样歌唱这些诗词的。手头有几本书(配碟),觉得创作者因为偏向于做学术的缘故,但求实现古谱古诗词的歌唱性,将它们灌录成唱片就成了,可是比较忽视音质,每个歌曲都处理比较粗糙、平直,配乐简单,音效空乏。比如,刘崇德教授译谱的唐宋词和乐府歌诗的《古乐谱百首》,学术固然可喜,可是音乐听起来实在不喜欢,可惜。
古乐新作,还得受到商业性的音乐机构推重才更能焕发生命力。新近去朋友LS创办的音乐策划机构“瑞鸣音乐”公司玩,他用高级音响播一张新碟,叫《伶歌》,全部都是京剧名角演唱,有关栋天,刘桂娟,小陶阳,于魁智,冯欣蕊。大部分是新作曲,作曲家为孟庆华。我深为这张碟所震憾,也沉醉其中,简要推荐3首。
开篇便是一首李白的《将进酒》,京剧名角关栋天以惊天动地的嗓音,唱出这首千古名篇,配器气势磅礴,我以为极致,再无其他作品可比。
另有一首《梅花三弄》值得推重。这个古曲,被多种乐器所演绎,被多位音乐家所改编,比如,且不论琴、箫的版本多矣,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台标音乐也用它的泛音部分,作曲家陈其钢10多年前在法国创作的大提琴协奏曲《逝去的时光》(马友友奏大提琴),也是以琴曲梅花三弄的泛音为主题,都是佳作。这张《伶歌》,独特之处在于新填了词,歌词也写得好,唱出来别有一番舒畅,为这个古曲添彩。
《满江红》同样气势磅礴,风云激荡。此前以为罗文演唱的香港版已是极致,不料此次重新作曲后,配以波澜壮阔的交响,更摄人魂魄。
可惜我折腾了一番,还是不懂得怎么把这些曲子传到博客上;太费时费力的操作,我不喜欢,所以也仅是推荐而已,不能提供试听了。
http://bbs.headphonechina.com:82/attachment/Mon_0807/8_34779_cb9544c1c27c3b1.jpg
以下为这张碟的介绍文字,写得极好,也贴切,值得转引过来:
噫吁唏!
将一口浑厚深郁之气沉到丹田,攒一束抖擞威风的精气神,朝着那几千年奔涌不息的滔滔江水,长啸一声: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拷问宇宙轮回的惊天一语,以白衣飘飘的千古绝唱的身影,将华夏民族世代传承的馨雅厚德,凝练为遗世独立的卓然气度。
这一句,问了千年。
天寒地冻的贝加尔湖边,白须白发的苏武那一身汉装被岁月的北风吹成褴褛,紧握的旌节几乎秃成了木棒。永远等不到公羊产仔的大汉使节,因为怀揣着对祖国对故土的渴望和大节不辱的坚定信念,惊人地孤独苦捱了十九载,铸成了中华民族传颂世代的操守界碑。
那个谪仙人,对——李太白,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太白,少年抱负,仗剑远游,幻想着“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畅快淋漓,怀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狂放,在唐玄宗的掖庭里饮过醉过,歌过吟过,却最终碰得头破血流,独独收获一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的怅寥寂寞,从沉郁的胸腔中长吁出“只愿长醉不愿醒”的幽远叹息。
穿越了倥偬岁月踏遍沙场的岳武穆,在耳边突然消却了兵戈和嘶喊声的难得寂静里,突然体会到一种从心底最深处涌起的浓稠倦意,登高望远望见的却是他一力独擎然而回天乏术的零落南宋江山,那种深深又深深的悲愤蓦然淹没了刚强的心脏,他知道他即将倒下,然后渐僵冷掉的躯体将风化成历史之眸中的山峦。
还有更多,那些在一个国、一个朝或是一个人的历史中片断闪过的记忆碎片,譬如跳动不灭的江南渔火,譬如暮春小憩的世态即景,譬如牧童短笛遥指杏花村,譬如江河水流不尽许多愁。千百年的诗吟着它,千百年的曲唱着它,千百年的戏扮着它。这,是一种中国。
本专辑十首曲目,放眼瞰去各篇题名俱是中国古典文化中流传千古、声势赫赫的殿堂尚品,有传诵甚广的唐诗俊杰,有各种戏曲的当家名段,有家喻户晓的民乐华章。名动戛纳的发烧天碟《粉墨是梦》的音乐编配、戏曲音乐最具盛名的作曲家孟庆华,此番再度以极富创意的伶歌形式和刻骨完美的古典情怀,倾心奉献出深秉华夏博大文化精髓、同呈东西方音乐语汇的音乐力作,而其中《将进酒》、《悯农》两首原创更堪为圣听。字头,字腹,字尾,韵味浓远的戏曲声线疏笔勾勒出不与世浊的峭拔气质;琴筝,小打,管弦,中西合璧层次丰富的配器展示宽广而深厚的古典诗韵。整张专辑那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奇妙听感,令我们对这些流传千年的中国文化孤品的完美期待终于找到了依归。
《将进酒》以似醉似狂的非传统韵白,体现古今同饮一壶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融合大美。
《渔舟唱晚》以程派青衣的幽咽声线吟唱熨贴新词,珠联璧合地实现史无前例的完美“唱晚”。
《满江红》则用数尺中国大鼓与西洋大鼓的对话,浩瀚表现出词作悲愤与沧桑交织的动人层次感。
《江河水》用深沉婉转的大提琴与悠远的洞箫交织,为老生泰斗的抑扬声线铺陈气质契合的背景。
《梅花三弄》中,近百支西洋提琴的大段拨弦与中国九百年名琴的音色,形成了奇妙却精致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