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忘忧和在场

(2007-03-27 14:41:52)
分类: 音乐

    周末两天,新老朋友遇了四五拨,相见欢。其余时间,都是学弹《忘忧》,周六周日各3小时左右,看谱一小节一小节摸下来。成公亮老师于1994年打谱出来的《忘忧》,和他的大部分作品和文集,录音、演出视频和乐谱都公布在他的网站上,为他人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数月来听《忘忧》,每觉神清气爽。旋律明快清奇,潇洒率真,气质独特。

    据成老师撰文介绍,《忘忧》乐谱仅出自明代《西麓堂琴统》,是从宋代传衍下来的。这个曲子时长仅两分钟,曲短意丰,和《酒狂》一样,都颇有放旷奇趣。1950年代初,姚炳炎先生打谱出《酒狂》,因曲子跟流行的大部分明清曲子的风格迥然异趣,且高古奇丽,旋即便流传琴界。它对于了解更久远的琴风有极大意义。相信《忘忧》的意义也不下于此。只不过,《忘忧》采用“离忧调”定弦,且仅此一曲配此定弦法,不属常用,因此它不大会像正调的《酒狂》那般流行。

    周日也参加了在海珠博物馆(邓世昌纪念馆)的雅集,惴惴然地弹了《关山月》。此前,已经跟谢老师学琴三节课。先前一直以为,自学也能达到自得自乐的自我目标。现在虽然也持此认识,更意识到,如能有条件比较像样地学,既能革除自己的积弊,又能具体而微地了解、学习某种琴风和琴技,当值得克服困难去学。一地有一地之风格,如撇开派别狭隘之争不说,琴风的多样性非常重要,求同存异的思想,在琴界同样适用;尤其是风格上的存异更有意义。

    学琴和摄影一样,都需要“在场”。零距离才能更真切。自学最大的毛病,恰恰在于始终游离于琴人之外,缺乏交流,孤光自照,积弊而不自知。有老师带入门,有所参照,就近领会,逐渐入场,始能有所提高。学习任何门类的东西,似乎都该是这样。当然,自己也可以一边从师学,一边自学自己喜欢的曲子,管自己高兴。

    近来春风鼓荡,木棉花开,宜学《春晓吟》。(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法度庄严
后一篇:竹林诸“贤”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