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州商业精神的三张名片

(2006-10-21 03:21:32)
分类: 商业
    在上海和江浙不像现在这般商业发达之前,广东人总是被认为是最具商业气质的人,敢于开风气之先。我觉得这应该是一种流淌在骨子里的商业精神。它的集大成之地,应该是广州吧。
    太远的说不上来,大概从清末起的十三行,应该广州商业精神的极大培育的开端。
    250年狂飙突进式的商业变革会催生怎样的商业精神?当清朝乾隆皇帝迫于外力,于1757颁布圣旨把广州定为全国唯一海上对外贸易口岸时,广州这座南中国最大的城市已拥有悠久浓厚的商业传统。此后百年,广州由于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十三行”,外贸迅速发展,涌现多少富商巨贾,而“十三行”成了当时广州商业精神的代名词,举世闻名。
    然而,“十三行”是闭关时代的产物。随着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五口通商”乃至以后更多的口岸开放,十三行的垄断外贸终至成为历史陈迹。但是,广州的商业精神已如血液般融入传统,生生不息。
    现在,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已经开了50年,中国和世界的商品交流以及商业精神的交流至为气象蔚然。广交会虽然是国家外贸政策的产物,但是它选择在广州举办,背后却是对广州的开放意识和重商传统的倚重。而商业传统的遗绪,已经内化在现代广州的商业精神中。
    那么,现代广州商业精神的名片是什么?
    广交会可以算其中一张。广交会所代表的是国家层面经济政策的“宏大叙事”推动、提供舞台的情况下,具有政治原动力的商业精神。这一点,依稀和十三行一脉相承。
    另一张名片,应该是北京路步行商业街——承载了商业精神更多的本土性、自发性的所在。个体专卖店的极大繁盛,辅以购物中心、美食休闲城,其场景,是一幅半依传统、半依行政规划下的平民社会、平民消费的现代清明上河图。
    第三张名片,是石牌、棠下等城中村。这里虽窄街陋巷,常年不见天日,但是除了仅能容猫和蛤蟆穿行的小过道或一些死胡同外,无处不见士多店、饮食店、日用品店等生活便利店。其中,自有草根性、自发性的商业精神在。套用“凡有井水饮处,必能歌柳词”的句式,我觉得这些城中村商业繁荣的程度,已是“凡无雨水漏处,必有便利店”。(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