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用十年时间撰写传记,表现出的态度,起码是对所记录的人事、社会的真诚。戴维·洛克菲勒87岁的时候,完成了历时十年的洛克菲勒家族第一本自传。他已经90岁了。
100年前,他的祖父约翰·洛克菲勒开创的家族基业到了他那一代的巅峰,他开创的标准石油公司几乎就是美国石油业的代名词,掌控着美国90%的石油业,并且还在“顽强地收购剩下的10%”。商业永远不是对所有人施以平均主义的利益和恩惠。像所有在那个时代的商业帝国一样,洛克菲勒在产业上的托拉斯和垄断引起社会极大的担忧和无尽的指责,顶着“万恶的资本家”的骂名;而石油业却因为他的整合而价格大幅度地下降,更多的民众用得起油品。
人做什么事都会受到不同立场者的评议乃至阻碍,而老洛克菲勒所秉持的信念,正如他的孙子戴维在自传中所言:“利润方面的动机是成就的准则。但个人目标是通过社会形成的,而这些目标只有在符合和反映了社会的需求和目标时,才有意义和价值。我在自己的商务生涯里,试图实践这些原则。”

戴维·洛克菲勒从没有用家族的影响力来攫取功名。获得经济学博士之后,他参与了二战,在美国、北非、欧洲服役。洛克菲勒家族的声名如雷贯耳,而他曾在一个岗位站岗,仅仅是为了“确保上校的马匹不会被掉下来的椰子砸着”。他后来加入大通银行,在不被重视的对外部当一名经理助理,每天乘地铁上班。在其后的35年里,逐步上升到大通银行的董事长和CEO,并领导大通成为实力雄厚、影响广泛的世界性银行。银行家的生活是他关注并参与世界事务的一条途径。他还身兼多种组织的理事或领导者,如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外交学会等,和几乎所有国家的领导人探讨政治、经济事务,执着于和平。有能力对社会施以建设性的影响,他以及他的家族都不曾退却;当然这部分地来源于老洛克菲勒开创的家族财富,足够建立基金,支付各种认为必要的社会捐赠、艺术博物、、社会研究、教育、救济贫困等。
重要的是,整个洛克菲勒家族都在一以贯之某种信念。“洛克菲勒”的字眼意味着财富和责任、恒久的社会价值观念。这是老洛克菲勒在财富之外的另一种遗产,一种家族精神。戴维写他的父亲“一辈子都在挣扎着要配得上自己的名字和继承的遗产”,他自己也何尝不是诚恳地信守终生。
历经如此多彩的人生,戴维满怀愉悦、平静地为自传结尾:“这真是惬意的一生”。读至此,无端地直想面对天风海涛。(完)
加载中,请稍候......